上半年捕5.7萬隻老鼠按年增54% 政府將每周清除蚊患潛在點
隨着夏天來臨,蚊蟲亦相繼出動,令近期各類相關傳染病亦備受關注。政府跨部門防治蟲鼠督導委員會今日(23日)就開會討論防蚊防鼠事宜。食物環境衞生署表示,在去年下半年的「無鼠百分比」為94%,即每100個影像中,有94個影像未有攝錄到老鼠。今年起,署方的鼠隻活動調查已擴展至房屋署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公共屋邨和公園,相關部門未來將會有更多數據。今年1月至6月期間,署方共檢獲約57,200隻活鼠,較前年及去年同期分別增加約92%及54%。
食環署於去年底推出首階段針對住宅處所的《滅鼠約章》,簽署《約章》的住宅處所會獲署方免費提供防治鼠患的技術支援。根據署方數據,截至上月15日,已簽署《約章》的住宅處所共有640個,涵蓋逾58萬個住戶,其中有兩個處所為「聯廈聯管」試驗計劃的參與者,涵蓋逾40個住戶。當其他「聯廈聯管」的參與者一俟準備就緒,亦會陸續獲邀簽署《約章》。
至於蚊患方面,食環署就表示,今年4月至6月的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均較去年下降,誘蚊器指數達警戒水平的地區數量亦較去年同期減少,且今年本港的降雨量亦較去年同期少。不過隨着雨季來臨,署方亦與相關部門加強防蚊及滅蚊工作。衞生防護中心就表示,因應颱風「韋帕」過後,積水可能令蚊患風險上升。政府各部門會繼續積極滅蚊,包括於雨季期間最少每周清除蚊子的潛在孳生地一次,以及適時同步啟動霧化工作至雨季結束。
根據數據,雖然今年的降雨量減少,但今年6月的降雨量亦達237.3毫米,較4月的57.1毫米及5月的81.6毫米為高。政府表示,因應炎熱多雨的天氣來臨,加上暑假期間出入境人流將變得頻繁,導致本港因輸入個案而出現蚊傳疾病傳播的風險明顯增加。各部門會密切留意監測指數,加強防治蚊患措施等。
政府又提醒,除了登革熱,白紋伊蚊亦可傳播基孔肯雅熱。由於近期鄰近地區及部分海外國家的基孔肯雅熱感染個案數字大幅上升,而香港市民亦頻繁往來各地,可能會出現本地傳播情況。因此,雖然本港自2020年起已沒有錄得基孔肯雅熱病例,但各界亦需提高警覺,加緊防蚊控蚊。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