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80周年考察團 東江縱隊後人憶述先烈抗日事跡
政府成立的「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舉辦抗戰勝利80周年考察團,一連兩日走訪深圳、東莞及廣州,參觀東江縱隊發源地和重要活動地區。有東江縱隊後人憶述先烈的抗日事跡。
日軍全面侵華後,在1938年底攻陷東江下游大片區域,中共隨即在廣東省多地,包括現今的深圳及東莞等,組建多支游擊隊抵抗日軍。1943年底,中共在深圳土洋村,正式宣布將多支游擊隊整編成「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土洋村亦成為東江縱隊司令部所在地。
司令部如今修復成展覽館,旁邊保留電台舊址,展示通訊員收發及抄寫電報的情形。東江縱隊後人王衛平分享指,父親王國華當年在土洋村負責收發情報。「其實爸爸的文化水平不高,只是小學畢業,但他的悟性很高,在短時間內就能掌握電台收發,而且發報亦很快。他的工作是跟延安黨中央聯繫,在大部隊的調動中亦有關鍵作用。在那個年代,電台很重要,失去聯繫就等於瞎了眼。」
士兵以身體撲壓敵軍機槍 部隊得以衝前進攻
東江縱隊當年曾活躍於東莞,現時當地設有紀念館,展示士兵作戰時的相片。其中一張相片的主人翁是張錦標,他的女婿陳志峰憶述岳父在18歲那年,東莞一次偷襲行動中,以身體抵擋敵軍,讓部隊有機會衝前進攻,最終成功俘虜敵軍。
「(突擊隊)準備進入敵軍炮樓時被敵軍發現,他們馬上用重機槍掃射,突擊隊三個班長應聲倒下,張錦標因身材矮小,能順勢滾向一旁的地溝,等到敵人換子彈時,他就一個貓步,從旁繞到敵人的機槍後方,用自己的身體撲向敵軍,當時那機槍因曾發射子彈而發熱,張錦標的手臂被燙傷。部隊趁機衝向前襲擊炮樓,最終俘虜30多名敵軍,檢獲30多支槍枝。」
後人受父親影響而當兵 體會戰爭殘酷
東江縱隊亦曾在廣州黃埔區永和一帶設立根據地,永和現時興建了一個紀念廣場,有退役軍人講述抗戰歷史。其中一名退役軍人盧光華,自小在永和長大,指父親當年加入東江縱隊後,曾在永和挾持日軍高官,為村民報仇。
他長大後受父親影響而參軍,「我父親是老游擊隊員,經常講抗日戰爭的故事,讓我受益很多。後來參加了1979年對越作戰,我們只打了28日仗;他們(父輩)八年抗戰,打得很辛苦。我經歷過戰爭,知道戰爭很殘酷,戰爭一點人情都沒得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