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咪錶「食錢」多過食飯 市民向《東呼》申訴終攞得番
運輸署自2021年推出可支援使用流動應用程式「入錶易」的電子咪錶問題多多。有觀眾向《東呼即應》申訴,指早前在荃灣入咪錶,疑因機器故障,連入4次錶,均未顯示交易紀錄。苦主事後一直撥打熱線投訴要求跟進未果,直至《東呼》向運輸署查詢,始獲答覆咪錶營辦商正安排向苦主退款。有律師提醒,若遇類似情況又急着離開,應拍下包括咪錶編號、故障的咪錶螢幕,以及已扣款電子支付等證據,以作日後誤食「牛肉乾」維權之用。
觀眾吳先生(化名)表示,本月10日在荃灣沙咀道162號附近的咪錶入錶,掃描二維碼後用電子支付平台付款,惟完成後電子咪錶仍顯示逾時,「重複了4次,4次都一樣」,檢查銀行和電子支付平台帳戶後才發現,「一共扣了4次16元」。其後,他致電咪錶上的熱線求助,但無人接聽,兩日後再次致電同樣無人接聽,前後共打了十多通電話,惟對方每次都直接掛電話,只能暫時放棄,「這幾天比較忙,未有時間追討,我當然想取回那些錢」。
《東呼》記者早前落區向駕駛人士了解,發現咪錶食錢早就「見怪不怪」。市民阮先生表示,有時使用電子咪錶入錶時無法運作,不能入錶,要再打電話熱線問才可以用。吳先生直言,經常都是這樣,並不意外,「那麼小事我就不追了,因為追的時間太久了,沒辦法」。市民郭先生亦指,通常都是感應不到,會直接致電咪錶營辦商來處理,至於被咪錶食錢,「不會再管,通常一次半次,兩元就算了」。
執業大律師陸偉雄表示,如果遇到停車咪錶故障又急需離開現場,可以保留多項證據,包括用手機立刻拍下咪錶編號和故障咪錶的螢幕資料、記錄拍攝的時間和地點、保留已扣款電子支付的證據、保留曾打給咪錶營辦商熱線的紀錄等。若不幸被票控,可把上述有關證據交予中央交通違例檢控組,要求他們重新調查;若要求不獲受理,就應該在上法庭時表示不認罪,待再審訊時提出上述證據,作為抗辯理由、討回公道。
《東呼》就吳先生的個案向運輸署查詢,獲回覆指署方已即時向咪錶營辦商跟進有關個案,得悉事發當天熱線中心線路繁忙,未能即時接聽有關駕駛者來電,並對此表示歉意,營辦商正透過其使用的支付工具盡快退款。此外,運輸署在去年及今年截至7月,分別收到196宗及88宗有關停車收費錶故障的投訴。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