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侏羅紀公園》到《侏羅紀世界》,盤點全系列恐龍戰力排行榜 Top 12
《侏羅紀公園》與《侏羅紀世界》系列電影讓億萬年前的恐龍重返世人眼前。在第一部電影中,一位古怪的億萬富翁利用他的財富來複製恐龍,並打造一座讓人類能與牠們接觸的主題樂園,但事情並未如他所想,第一次的園區參觀很快就變成了一場生存之戰。
首批受邀者——包括兩位專家與園主的兩位孫子——成了目擊大自然驚人力量的見證人,也看見人類對其控制的極限。
如今,整個「侏羅紀公園系列」(Jurassic Park Franchise)已延伸出七部電影長片+一部Netflix動畫影集,橫跨不同世代的觀眾得以見識各種類型與體型的恐龍,其中包括幾種混種恐龍與變異體。雖然有些恐龍令人覺得可愛,但大多數則令人畏懼,若牠們真實存在,將對人類構成極大威脅。
在系列初期,《侏羅紀公園》尚未偏離現實太多,片中出現的恐龍幾乎都是真實存在過的物種,但隨著後續進展,到了《侏羅紀世界》後,關於恐龍物種的寫實風格也逐漸轉變成實驗性發展設定,進而誕生出幾隻全系列最恐怖的恐龍巨獸。
以下是從《侏羅紀公園》第一集到最新《侏羅紀世界:重生》前幾名的恐龍戰力與致命程度排行榜,從「最不致命」到「最致命」依序如下:
鷹角龍 Dolores
鷹角龍(Dolores)是一隻小型的鷹角龍屬(Aquilops)恐龍,看起來就像迷你版的三角龍,登場於《侏羅紀世界:重生》中,與馬奴賈西亞魯爾福飾演的魯本德加多(Reuben Delgado)及其家人相遇。牠是一隻年紀尚幼且非常友善的恐龍,因此與奧德琳娜米蘭達(Audrina Miranda)飾演的伊莎貝拉(Isabella Delgado)建立關係,又是草食性,因此對人類不構成任何威脅。
小藍(Blue)
小藍是迅猛龍,出現於《侏羅紀世界》、受到人類訓練過的三隻迅猛龍之一,三隻都由克里斯普瑞特(Chris Pratt)飾演的角色所訓練。這些恐龍因速度快而具高殺傷力,但小藍與牠的訓練師建立起的情感連結,讓牠能夠服從指令,因此對人類而言相對較不致命,甚至能在危急情況下成為盟友。
泰坦巨龍 Titanosauria
泰坦巨龍是《侏羅紀世界:重生》中由史嘉蕾喬韓森與其團隊尋找的三隻巨型恐龍之一。這種大型陸棲恐龍類似雷龍或腕龍,性情溫和、為草食性,不會獵捕人類或其他恐龍。但牠真正的危險在於體型實在太龐大,一旦被牠踩到幾乎沒有生還可能。
原細顎龍 Compsognathus
這種超小隻的恐龍為美頜龍屬(Procompsognathus),在系列中首次登場於《侏羅紀公園:失落的世界》,在電影開頭集體攻擊並吃掉一位給牠們三明治的小女孩,帶來極具震撼的開場。這種恐龍的體型不比一隻普通雞還要大,但因為集體行動,又會圍攻獵物,連成年人體型的生物也可能被牠們撕咬致死,況且每隻原美頜龍的牙齒都擁有肉食恐龍尖銳有力的危險性,因此不容小覷。
雙冠龍 Dilophosaurus
在1993年名導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執導的系列首集《侏羅紀公園》中,宛如傘蜥蜴般的雙冠龍(雙脊龍)以「可噴毒液、展開頸傘」的造型讓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但這種設定卻純屬虛構,源自《侏羅紀公園》原著作者麥可克萊頓(Michael Crichton)的想像,靈感部分取自會噴毒的蛇類,並結合了概念設計師的創意。
根據現有考古資料,真實的魏氏雙冠龍(Dilophosaurus wetherilli)生存於早侏羅世(約1.93億年前),體長可達六公尺,體重約400公斤,遠高於電影中塑造的小型體型,且沒有頸傘,也無任何科學證據顯示擁有噴射毒液的能力,從化石顯示,雙冠龍骨冠位於頭部骨冠,結構堅固,內部充滿氣囊,可能用於種內展示或求偶,而非攻擊。
迅猛龍 Velociraptor
迅猛龍從《侏羅紀公園》第一集就登場,堪稱是系列作的代表生物。伶盜龍屬(Velociraptor),是絕對不能惹的恐龍之一。牠們速度驚人、力量強大、極具韌性,對追捕獵物非常執著,直到捕獲為止。而且,人類絕對跑不過迅猛龍,所以逃生機率極低(除非你身邊有亞倫葛蘭特博士)。
滄龍 Mosasaurus
這是《侏羅紀世界:重生》中主角團隊試圖尋找以取得DNA的三隻巨型恐龍之一,當牠一現身便證明一件事:永遠都不要與滄龍碰面。
滄龍具備群獵能力、聰明伶俐,甚至能短暫離開水域登上海岸追擊獵物。牠們擁有鋒利的牙齒,並善用策略進行捕獵,大快朵頤,哪怕那些眼中的「晚餐」正躲在看似安全的船上。
暴龍 T-Rex
暴龍(Tyrannosaurus Rex)是《侏羅紀公園》系列乃至整個恐龍界的「經典反派」。牠體型龐大,肉食性,擁有極佳的嗅覺與強壯的下顎,能輕易吞下一名成年人。牠能奔跑、獵捕並一口咬死獵物,極為致命。
帝王迅猛龍 Indoraptor
帝王迅猛龍是虛構恐龍,首次登場於《侏羅紀世界:殞落國度》,由亨利.吳博士透過實驗,結合帝王暴龍(Indominus Rex)與迅猛龍的基因所創造,目的就是打造一種快速、殘忍、暴力,並可作為武器使用的恐龍。牠被設計為殺戮機器,因此極度致命。
帝王暴龍 Indominus Rex
這隻恐龍是為《侏羅紀世界》首集電影所創造的虛構混種恐龍,由全新主題樂園「侏羅紀世界」的科學家們利用由七種恐龍以及一些現代動物基因混合培育而成,讓其比傳統暴龍更大、更強、更致命。
帝王暴龍不僅擁有高度智慧,甚至會為了殺戮而殺戮;牠還能偽裝隱身,悄悄靠近獵物不被察覺,並能與其他恐龍溝通聯手狩獵。
風神翼龍 Quetzalcoatlus
這是《侏羅紀世界:重生》中主角團所尋找的三大巨型恐龍之一,是一種擁有翅膀的巨型掠食者,能在空中與陸地上追擊獵物。牠的名字來自阿茲特克神祇「羽蛇神」(Quetzalcóatl),是有史以來最大型的飛行性掠食動物之一。如電影所示,牠的喙堅硬有力,可輕鬆碾碎骨頭,飛行能力與敏捷度也極高。風神翼龍是真實存在於白堊紀時期的恐龍。
D-Rex
D-Rex(Distortus Rex)是由創造恐龍樂園的公司所進行最殘酷實驗之一產物。D-Rex外型看起來像暴龍與《異形》系列中的異形混合體。牠是一種突變體,比暴龍還巨大,並擁有兩對前肢,一對長臂與一對短臂,讓牠在狩獵時更為靈活。儘管體型龐大,牠亦擁有與帝王暴龍同樣的隱匿能力,使其不被獵物察覺,速度極快,能在數秒內撕碎任何人類與目標。
留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