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旅遊

嘉明湖不是天使的眼淚? 背後藏40年前軍官命名故事

CTWANT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1天前 • 甘仲豪
嘉明湖位於中央山脈三叉山稜線下,海拔3310公尺,湖面如寶石般清澈,常被登山客稱為「天使的眼淚」。(圖/報系資料照)

嘉明湖位於中央山脈三叉山稜線下方、海拔3310公尺處,不僅風景秀麗,更擁有多重名稱與豐富文化意涵。這座被登山客稱為「天使的眼淚」、布農族稱為「月亮的鏡子」的高山湖泊,其正式地圖名稱「嘉明湖」,其實是源自40多年前兩位軍官姓名中的字。

根據《中央社》報導,這處湖泊外觀呈現橢圓蛋形,晴朗時湖面清澈湛藍,如寶石般鑲嵌在山脈間。由於無出入口水源,湖水平靜無波,加上湖畔地勢空曠、靜謐無聲,景色予人深刻印象。

布農族以口述歷史傳承指出,三叉山與湖泊所在區域曾是族人獵場與族群戰場,湖泊則因能倒映月亮,被命名為「cidanumas buan」,意指「月亮的鏡子」,具有神話與文化的象徵意涵。

時間回到民國66年(1977年),當時政府推行十大建設,其中一項為高山三角點聯測任務。兩位參與任務的軍官,上尉萬嘉慶與中尉沈明佑在執行三叉山測量時,發現這座未命名的湖泊。最終,他們以各自名字中的「嘉」與「明」組合,命名為「嘉明湖」。

萬嘉慶曾在社群平台回憶,當年4月9日與沈明佑共同攜測量儀器抵達三叉山,發現這座地形獨特的湖泊。由高處俯瞰,形如雞蛋,四周空無樹木、景致幽靜,給人強烈的自然感受。測量任務完成後,兩人於4月12日晚間將湖泊命名並記錄於成果報告中,做為「點之記」的一部分。

萬嘉慶表示,自己於民國71年退伍,對於何時「嘉明湖」被正式標註於地圖並成為登山熱點,他並不知情,只對其後的發展感到意外。另據沈明佑表示,兩人當時曾考慮其他命名方式,最後仍決定採用名字中間字來命名,他本人也曾向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東分署提及此段經過。

報導也引述林保署台東分署森林育樂科長陳盈源說法,布農族對嘉明湖的稱呼代表族群文化的記憶與神話意象,亦使這座湖泊成為國內外登山者朝聖之地。陳盈源指出,除了官方名稱,山友之間口耳相傳「天使的眼淚」這個稱號早在1970年代便已流傳,而日治時期文獻中則稱其為「三叉池」。

陳盈源呼籲,無論使用何種名稱來形容嘉明湖,都反映了其自然之美與神祕氛圍。每位山友在親身踏上這段登山旅程前,應做好萬全準備,並尊重自然與原住民族文化,才能真正體會嘉明湖的深層魅力。

延伸閱讀

看更多CTWANT報導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旅遊相關文章

01

便宜機票怎麼買?全職旅人曝「10招」 2萬5能飛10國

TVBS
02

機票僅2萬5飛歐亞非10國 全職旅人10招撇步大公開

三立新聞網
03

布袋小文蛤爆量 遊客「淘金」消暑

中華日報
04

故宮喵星人遠征捷克 大貓小貓雙萌組合療癒歐洲

大媒體
05

白河萬里長城原生龍眼結實纍纍 開放遊客免費現採品嘗

中華日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