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太愛母親而忍不住爭執?母女間的爭執與相愛相殺背後——用愛織就的生命考驗,才是最難的修行|Wazaiii 總編的獨活+1|
獨活,即使一個人也把生活過得精彩,聽起來有點酷對吧!那麼獨活+1呢?可就沒有偶像劇那麼浪漫了,環繞身旁的是好多好多想像不到的打怪日子。
坦白說,「獨活」的想法壓根沒在我人生前半段的腦海中出現過,更別說「獨活+1」了,但現在這卻成為我的生活日常。看到這裡可千萬別誤會「獨活+1」,是我過著不被另一半拉扯,擁有獨立且自由自在的兩人甜蜜世界;事實上,這個1是親情中最難拋離的,我的媽咪!
青春少年時總是想飛高、飛遠,骨子裡有那麼點叛逆的我,甚至還曾幻想過遠嫁國外或是獨自到國外生活。所以,連我自己真的都無法想像然會在四年多前父親因病過世的當下,我彷彿變成一個突然被重置的電腦,不僅想都沒想,連猶豫也沒有,就決定開始過著「獨活+1」的嶄新人生。至於嶄新程度啊,也真是好多好新鮮到許多我小小腦袋資料庫未曾有過的經驗檔案認知,事物猶如電影《怪獸與祂們的產地》中各式各樣的奇獸一一出現,而我呢,只能硬著頭皮進行一隻隻的捕捉了!
沒想到會變成相愛相殺的母女
人啊,總是在遭逢大事故後,才有可能看清一些事,才有可能長大一些;當然,也有人因為悲痛,把自己心裡的對外窗關上,過著封閉的日子。
至於我,從父親過世,決定把生活重心從待了大半輩子、最熟悉的台北,移向出生成長但是好陌生的老家,便是我人生至今的最大「事故」。但是讓我看清的第一道關卡,卻萬萬沒想到是一向自認有很棒的母女關係,與媽咪有如朋友般暢通的相處,竟在回到老家的初階段,進入周遭朋友總是見怪不怪,對我來說卻是警報器大響等級的「相愛相殺」氛圍。不過,用相愛相殺來形容似乎太激烈了點,因為我們母女倆的景況應該是一邊冷冰冰,一邊急呼呼;冷的是媽咪,急的當然就是我。
真的不誇張,重心回到老家的第一年,情況嚴重時我能每週至少惹哭媽咪一次,好一點則是兩三週一次的間隔;這點連最常惹媽咪不開心的弟弟,都不可置信地把長年由他抱在身上的「不乖」寶座讓給了我。他曾悠悠地對我說:「姐,你就都說好,不要頂嘴啦。」我心裡暗忖這是什麼意思……我沒有頂嘴啊,我只是媽咪在身體不舒服或有任何問題時想用積極的方式解決,所以一直不斷提出建議,就只是想要媽媽好、想幫媽媽啊,這樣不對嗎?我茫然了。
而媽咪的哭呢,少一根筋的我(真的好大一根)還常常第一時間沒有發現,因為她總是默默地拭淚,從不走抓馬路線。因此發現時,我常常摸不著頭緒,不知從何理解起(連導因是不是我,都搞不清楚),只好開始在她旁邊碎碎念的亂猜,結果越搞越糟;接著,便進入到媽咪被唸到覺得異常心煩,發出「你惦惦好嗎?」的字眼(表情、口氣真的不會太好)。這下,我急了,話不但急且更多,還不時打著關心悲情牌的說詞(沒錯是我,不是媽咪);最後當出現,「你給我走開,去哪裡都可以,就是不要在這裡。」我就更不知所措了。
還好,我知道媽咪非常愛我
說真的,我也多次惹媽咪說出:「你乾脆回台北去住好了。」而我的確聽到這句也常心煩到幾乎脫口而出:「好啊,那我回去。」但是話到嘴邊,心裡總有一個聲音:「如果真說出口就完蛋了。」於是總在臨門一腳間忍了下來。
看到這裡,你或許猜想我媽咪是否存在某種情緒勒索的可能性,但是事實恰好相反,她一直對我為了她住回家裡這件事,雖開心但深層的愧疚感與自責卻是更強烈,內心總不斷責怪自己的無能:「為什麼爸爸離開後無法自己一個人過日子」。我之所以會了解媽咪的想法,絕對不是猜來的,是來自一次平靜的母女閒談間的對話,「你在台北明明有很好的工作、朋友,為了我這個老人回來,我實在很掉漆。」
媽咪也說著,很多時候她之所以難過,之所以掉眼淚,並不一定完全是因為我做錯了什麼,有時候可能只是一段對話觸動到她想到了爸爸,甚至在看著我為她做很多事很累時,也會想著:「如果跟你爸爸一起早點走,你就不用這麼累了。」因為其實媽咪也不希望我做那麼多的家事,看到我的雙手變粗。
原來,媽咪真的很愛我呢!她的愛遠比我的大上好多好多,原來她總是對於耽誤我的可能與人生感到難過。但是我的回答是,「媽咪,我覺得我在做一件有一天我不會自責跟後悔的事,因為在爸爸身上我已經來不及了,我不能讓這樣的來不及,再一次發生。」
母女間這一次的坦承對話,就能全然結束相愛相殺的情節嗎?答案是,很難。因為我還是常為了媽咪好,忍不住地碎碎念(這是她最受不了我的地方);然後呢,媽咪為了不讓我太累想偷偷幫我分擔了很多比較繁重的家事,結果又換來我的碎念上身。只不過,現在我們彼此都知道,我們都很愛對方,所以呢,可以耐受一點不舒服囉!
我還是得說,還好,當初沒有因為媽咪隨口說出的話就棄家而去,還好我內心一直都知道她是很愛我的,讓我沒有因為一時的感受做出後悔莫及的事。
BOX 關於獨活+1文章的出現
這是來自於編輯們看著我的多元宇宙(交錯家務、工作、照顧),時不時蹦出一些很反差思維,又經常因為我的正經八百、卡通、ㄎ一ㄤ和少一根筋複合體的性格,鬧出了很多奇妙事端與處理公私之間多種事物下,他們期望透過我現階段生活感受與自我調整的視角,透過文字來給予讀者們的另一種面對未來長者的生活體驗。
◎Photo Via:pixels, unsplash
◎延伸閱讀:
《善意的競爭》、《關鍵少數》、《宛如阿修羅》、《酒鬼都市女人們》…從各國女性群像劇揭示不同的女性心理,看「Girls Help Girls」背後相愛相殺的真相!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