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鄉花蓮長期被錯誤對待
日前,出生於花蓮瑞穗的「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表態支持罷免傅崐萁,強調「無關黨派、只為花蓮前途」,表示「花蓮23年沒有進步,應該重新開機」。但,「重新開機」足夠嗎?
結婚後,我與花蓮的距離雖然遠了,但如候鳥,年年必定自紐約歸返。20多年來的一年一返,對於花蓮市的變與不變的感受是非常明顯而強烈的,中正路、中華路、中山路、福建街、博愛路、自由街、和平路、明禮路…哪一家店關了或搬遷,新開了什麼店或哪家店做了點裝潢改變,不只是我,連外子都能指出來。這不是因為我們的記憶特別好,而是花蓮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外子則是愛屋及烏,所以我們會想要好好記得花蓮的模樣,而這20多年來累積的感受是──花蓮被錯誤的對待;有大片土地的花蓮,然是小城的氣質,但已執政近16年的傅崑萁和徐榛蔚夫婦對她有大城的想像。
就以我成長的地方──過去的「溝仔尾」現在稱為「日出大道」──來說,這曾為花蓮最繁華之地,什麼吃喝玩樂全都有,如:小吃店、海產店、蛇肉店、狗肉店、冰果店、西服店、戲院、撞球間、武術館…,連拿西瓜刀追殺鬥毆的流氓和把可憐的女孩、女人限制行動關在屋裡的妓女戶也都有,就像台北的龍山寺,不過,是迷你版。這些,都圍繞著一條臭溝仔而生、而喜怒哀樂,是花蓮作家王禎和的《玫瑰玫瑰我愛你》之虛構故事的真實場景。但隨著附近的花蓮火車站的遷移,與多數年輕人口離鄉讀書就外移,約在2000年左右,我兒少時的「溝仔尾」從此只能在記憶裡搜尋。
據一名長年擔任花蓮縣都市計畫委員的人士向媒體透露,對於這樣的「溝仔尾」,前縣長謝深山(任期自2003~2009年)的團隊就針對「溝仔尾」區域做過舊都心整體規劃、洄瀾雙心規劃、老街再生計畫等三份報告,不同專家學者團隊歸納出來的結果,都認為應該將溝仔開蓋後重新整治,打造成極具歷史文化價值的老街區,但2009年傅崐萁當選縣長上任後,不管專家學者建議,執意將此地規劃成香榭大道。
2016年,傅崐萁主政的花蓮縣府在全國性媒體刊登了一則名為〈花蓮日出大道107年動工 樹立公共建築藝術里程碑〉的廣告。當我看到花蓮縣府發展計畫的電腦繪圖,就知道那是個想要把小家碧玉的花蓮市變成像紐約曼哈頓34街「先驅廣場」(Herald Square)的美夢。但是,首要條件的「人流」在哪?據花蓮《更生新聞網》的報導,花蓮縣過去50年來,出生人數一直是逐年下滑,而近十多年來,下滑速度更是明顯,每年的死亡人數還高於出生人口,2025年5月底,花蓮縣總人口數降至31萬4201人,創下最低紀紀錄。然而,若要有紐約曼哈頓「先驅廣場」的人流帶來金流的繁華景象,每天至少要有50萬以上的往來人流,但即使如此,許多知名的店仍不斷戰死於「先驅廣場」,一店換過一店,快得讓人來不及記憶。
再則,原來「溝仔尾」的溝上商店與住家雖早已拆除,但兩側馬路旁的住家與商店都非常老舊,要如何變成花蓮縣府發展計畫之電腦繪圖裡的精品店與餐廳?就算能夠突破萬難,將兩側老舊房舍全部拆遷,改建成之後精品店或餐廳也願意入駐,究竟有多少在地人會天天或經常去消費,創造出類似過往「溝仔尾」的繁榮?據2023年媒體報導的統計資料,台東(4.32%)、花蓮(3.53%)以及屏東(2.93%)是全台灣低收入戶比例最高的三個縣市。另外,「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所發布的新聞則提到,《2023年家庭收支調查》,一般中等收入家庭在伙食費上的支出,平均佔可支配所得約15%~20%。但弱勢家庭的伙食費支出平均佔每月總支出的39.85% ,而花蓮更高,為41.72%。試問:人口在銳減與老化、低收入戶比例又是全台第二高的花蓮,要如何撐起花蓮縣府發展計劃的電腦繪圖景象?仰賴遊客?
現在,回到2022年11月「日出大道」完工後的現實,去對照檢視2016年花蓮縣府的〈花蓮日出大道107年動工 樹立公共建築藝術里程碑〉廣告;「日出大道」兩側沒有半棵樹,也沒有遮陽的大陽傘或能遮風避雨的地方,雖有座椅,但只要晴空萬里的大白天,鮮有人會駐留於此。兩側的老舊房舍仍在,卻因「日出大道」更顯淒涼,商店也沒因為「日出大道」而生意興榮,反而還有餐廳關門大吉。不過,最嚴重的問題是,「日出大道」是個瑕疵品。
事實上,早在未完工的2020年,時任花蓮縣議員魏嘉彥與縣府建設處會勘「日出大道」工程現場時發現,兩側車道路面往住家方向傾斜(坡度9%),高達40公分的落差,下大雨極可能積水與流向兩邊的民宅,更會造成出入交通風險。果然,完工後,就經常發生騎士摔車,下雨天尤其嚴重,有人還摔到進加護病房。然而,卻不見縣府任何補救動作,直到最近,丹娜絲颱風帶來降雨,又有2名騎士摔車,民眾在網路社群貼文抱怨,議員發文批評大道不安全,縣府建設處才表示,將在花崗岩鋪面加工增加粗糙度提升摩擦力,以及研議在路口處裝設警示設施,當感應到有來車時,提醒用路人提前減速(許多人因此認為是大罷免所帶來的效應)。
平時,各行各業的「引以為豪」,必是全力以赴後的成果,然而,這樣的「日出大道」卻是傅崐萁常掛在嘴邊的政績,這究竟是因為態度低標,還是其能力程度的視野?或許是後者吧,不然,傅崐萁成為國會多數黨的總召後,立法院不會也剛好變成第二個威脅人民生活幸福安全的「日出大道」。也因此,應該不只是花蓮,連立法院都應該更新程式,重新開機吧!
但怎麼重新開機?其實,如果慢慢走過花蓮的街弄巷道,常可以發現會牽動人嘴角的小小驚奇和詩意。民間處處有高手,有心人在各角落,他們一直依著自己的情思維護、更新或改造自己的家與小店,保留、紀錄、傳承花蓮的地理、文化和歷史,細細織出花蓮的品味。花蓮真的不是沒有人才呀,而是需要懂得花蓮氣質與特質之有心又有能力的人投入花蓮重新開機的行列,如果本來政壇上就有這樣的人,很好,若沒有或嚴重缺乏,有能力的花蓮人需要學習勇於承擔,大眾則要學習做個負責任的公民,不要習慣只用耳朵投票,順從地接受傳統派系可以一直自在掌控花蓮,否則,不論是罷免後的補選,或是未來的選舉,也就只是一再重新啟動一台爛電腦而已。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現居紐約。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