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鎖定4省道電桿地下化 200億強化產業供電韌性
(中央社記者曾智怡台北25日電)台電董事長曾文生今天表示,政府災後特別條例編列新台幣80億元,將用於台17、台19、台9、台11等海岸線省道電桿地下化,以強化防災韌性;國土韌性特別條例也已編列200億元,首重提升科學園區、產業園區供電韌性。
立法院預計本週處理行政院編列「丹娜絲颱風及七二八豪雨災後復原重建特別預算案」、「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兩筆特別預算都與台電有關。
曾文生今天說明,為強化防災韌性,丹娜絲重建特別條例編列102億元,包含針對台17、台19、台9、台11等海岸線省道,以及其他迎風面易受風災造成桿線倒斷區域的遷改供電線路,意即進行地下化工程,經費80億元;辦理架空線路防災韌性維護措施(含鐵塔維護),經費22億元。
台電補充,優先推動地下化對象,包含電源端變電所出口饋線、迎風面桿線容易倒斷區域、政府政策或主管機關開發案。
全台電桿約319萬根,截至今年7月底止,台電地下化比例為47.6%,高於日韓。台電副總經理陳銘樹指出,地下化優點是可提升供電容量、減少災害停電、外物碰觸減少等,但建置成本高,約為架空線路的8到12倍,且設備設置地點須地方政府及民眾支持,同時,孔蓋降埋會延誤搶修、故障點尋覓耗時,「並非萬靈丹」。
根據台電資料,地下輸電線路(69kV以上)每公里建置成本約1.5到2億元,配電線路(22.8kV以下)每公里建置成本約0.42億元。
他指出,地下電纜電容效應導致電壓升高,影響供電品質,需額外投資電抗器等設備及線路因應,均會進一步推升成本,「台灣的電價不足以支撐地下化」。
曾文生不諱言,全面地下化不容易,因此才會針對重要節點,如天然災害致災處強化地下化,而考量特別預算執行時間短,要在2年內做完,也需跨部會與交通部合作道路許可證申請事宜等,「兩年內做完是非常大挑戰」。
國土韌性特別條例方面,編列經費共200億元,重點工作是強化重要產業園區供電韌性,對象為科學園區、產業園區等重點聚落,經費131億元;另有提升輸配電線路防災韌性、完善輸配電修護等工作,與台電10年5645億元的電網強韌預算著重的分散工程不同。
台電供電處長劉建勳解釋,近年產業、民生用電快速成長,桃園以北區域供電瓶頸緊迫,尤其北東電網為用電密集又人口稠密,要設置新的輸電網路並不容易,可能遇到抗爭,因此鎖定汰換老舊地下電纜,增加送電容量,已盤點較急迫性有27處,另在變電所設置臨時變壓器,提升區域供電容量。(編輯:張良知)11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