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4省道電桿地下化 302億強化供電韌性
[NOWnews今日新聞] 今年夏天颱風造成地區嚴重災情,尤其電力受損影響復原速度,台電今(25)日表示,政府透過風災特別條例與韌性特別條例編列共302億元,其中風災條例102億中的80億將用在台17、台19、台11、台9四條海岸線省道電桿地下化,而國土韌性特別條例的200億則提升科學園區、產業園區供電韌性。
台電指出,這10年來電線桿大概斷了9000根,斷的地方台電逐年都在「地下化」。但地下化並不簡單,光台電申請挖路,申請了半年「申請不下來」路政都在公路單位的手上,因此,要完成這件事,公路單位、路政單位必須共同主導管路,且丹娜絲條例及國安條例,只有兩年時間能夠施工,期程非常短。
台電表示,災後重建預算有110億元,其中8億元編列給能源署執行儲能電網等建置,102億元則分配台電,其中的80億元遷改供電線路,台電選定四條南北主要幹線分別是台17、台19、台9與台11省道,屬於迎風面易受風災電桿倒斷區域,另外22億元是架空線路防災韌性維護。
另一筆則是國土韌性預算200億元,69億元分配非災區的配電系統供電韌性提升,131億元則鎖定北中南科學園區、產業園區與新交通建設成長電力所需區域,輸電特高壓等級電網強化,但和過去10年5645億元強韌電網項目仍有不同,會從變電所、電纜升級方面擴充容量,解決供電頻頸問題。
台電董事長曾文生提到,全台有300多萬根電線桿,量非常大,但他像人的血管一樣很長,保護「頸動脈」對安全提升很大,此次300多億的預算,對整體電網系統比例其實極低,台電必須用在重點地區,較脆弱的區域會先做,比如較空曠、沿海是目前風險較高的地區,以及電感相對脆弱的,也會加速辦理。
台電副總陳銘樹還說,地下化的建置成本高出約8至12倍,需要全民負擔,而設備設置地點也需要地方政府及民眾支持,孔蓋降埋延誤搶修、故障點尋覓耗時,地下電纜電容效應導致電壓升高,影響供電品質,這些都要額外花很多金錢來改善,地下化並不是萬靈丹,台灣的電價要去支撐地下化是不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