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入股NBA綠衫軍!何猷君9年「公子哥變CEO」:沒跟家裡拿錢,怎讓星競威武光速IPO?
21歲時,何猷君和母親做了一個約定,如果在29歲時自己的公司沒能上市,就回家裡幫忙。他是澳門賭王何鴻燊的小兒子,家庭資產估計超過130億美元,即使不離開家門闖蕩,也能舒適地享受一輩子。但他希望證明自己,而不是僅僅被當作一位紈褲子弟、公子哥。
「這無疑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刻。」今年,30歲的他剛剛與其他投資者以61億美元入主了波士頓塞爾提克隊,成為NBA裡最年輕的球隊共同持有者。當然,單論這件事情或許不足以證明他的能耐,在此之前,他一手創辦的電競新創星競威武集團2024年在那斯達克上市,成為「中國電競第一股」,而他本人也成為那斯達克上市公司中最年輕的亞洲創辦人。
聲稱創業沒向家裡拿錢
從小到大,何猷君一直希望證明自己的努力與能力,擺脫富二代的標籤。就學期間他靠分數與成績證明,總是在班上名列前茅,兩度在世界數學競賽中獲獎。他還獲得麻省理工學院、劍橋、耶魯、史丹佛等眾多名校的入學資格,並在3年內完成麻省理工4年課程,提早一年畢業。
一部分也是何猷君個性本身就爭強好勝,他曾向富比士中國透露,讀書時有一次老師給予他的成績預期低於他的心裡分數,讓他很受挫,因此他努力打破預期。「當時學校預測成績中10個只有7個A。不過最後我考了全滿分,10個A Star。」何猷君聲稱這次經歷塑造了他,「那次過後我得出結論:你可以設定非常離譜的目標,達不到也會比別人高很多,我才有了現在的性格。」
何猷君與母親立下約定,拒絕家裡為他安排好的人生投身創業或許也是如此。根據《36氪》報導,他刻意與家族保持距離,並拒絕搬至父母名下的場地節省租金,堅持在自己租的小辦公室裡創業。何猷君曾向媒體強調,自己的創業計畫沒有向家族索取任何支持。
「我選擇做點不一樣的事。」何猷君表示,「我這一生想寫下自己的故事。」
創業一年獲國金投資1.2億人民幣融資
儘管何猷君畢業後曾在中國遊戲發行商創夢天地擔任行銷長,電競並不是他投身創業時第一時間選擇的方向。
事實上,最初計畫創業時他並沒有明確目標,試驗過AI、AR、遊戲、訂單服務等眾多面向,然而所有嘗試都一敗塗地。直到一次線上觀看英格蘭超級足球聯賽時,他注意到彈幕都在討論另一場電競比賽──這可能是年輕人喜歡的東西,也就是趨勢。
2018年,他決定將全部資源投入電競領域,成立V5電子競技俱樂部,並設定上市的目標逼迫自己。隔年機會突然來臨,他藉著英雄聯盟職業聯賽(LPL)改制拿下參賽席次,由他一手創辦的電競企業NIP Group星競威武集團並獲得國金投資領投的1.2人民幣A輪融資,事業正式上了軌道。
為了擴大電競版圖、覆蓋更多遊戲領域,何猷君透過與外部企業合併的方式令快速壯大,先是主導了與武漢eStar電子競技俱樂部的換股合併,星競威武正式誕生;而後又與瑞典電競俱樂部NIP換股合併,旗下V5電子競技俱樂部也更名為NIP電子競技俱樂部。
與NIP的合併,可說奠定了公司上市的基礎。此時星競威武的業務已涵蓋亞洲、歐洲、南美等眾多市場,並且電競領域從《英雄聯盟》拓展至《王者榮耀》、《CS:GO》、《彩虹六號》、《要塞英雄》等多款遊戲。
合併對融資也有相當大的助益。何猷君指出,有了國際的平台,海外投資者的興趣可說截然不同,他在公司計畫赴那斯達克上市時透露,「這次去美國上市,和美國投資人談,別人對你的投資欲望完全不一樣了。」
但何猷君實際沒能準時兌現與母親的約定。《富比士》指出,2024年1月他迎來29歲生日,此時距離星競威武上市還有接近半年時時間,他故意挑了那天去拔智齒,以「術後休養」的名義不讓任何人打擾,或許便是勝負心很強的他,一點小小賭氣。
不過,去年仍可說是何猷君迄今30年人生中,夢想成真的一年。星競威武正式在那斯達克掛牌,了結他背負多年的約定,那斯達克副主席鮑伯.麥庫伊(Bob McCooey)在上市儀式中盛讚他是亞洲最年輕的那斯達克上市公司創辦人。同年,他也入選了富比士中國30歲傑出青年榜單。
但他並沒有因此完全擺脫富二代的標籤。當何猷君在Thread上,公佈自己入選30歲下傑出青年時,仍有網友留言砲轟,認為他繼承了父親的龐大遺產,只是依附在賭王光芒下的一員,卻誤導外界讓大家以為他能憑本事賺到錢。
先不論這番話的正確性,儘管何猷君曾強調,創業過程並沒有向家族索取幫助,無論是他擁有足夠本錢不斷試錯,或者與其他公司洽談商業合作、尋求投資者時,他身為賭王何鴻燊之子的事實,勢必會是強而有力的支援。
股價蒸發80%,星競威武危機待解
另外,這不是童話故事,王子與公主結婚就拉下帷幕,星競威武的上市不是結束,僅僅只是另一個開始,現在甚至是何猷君必須全神貫注、謹慎經營的關鍵時刻。
要說為什麼的話,那就是星競威武仍處於嚴重虧損當中。何猷君很早就意識到,光靠電競賽事本身的收益,不足以支撐公司運轉,於是在電競業務之外,開闢了人才經紀業務,透過培訓大量遊戲實況主並簽約來創造收益。
根據星競威武2024下半年財報,人才經紀業務帶來約2,500萬美元營收,約占整體營收的55%,而電競業務本身僅占不到13%,其餘是活動製作業務貢獻約32%。
問題在於,目前電競戰隊和人才經紀業務都處於虧損當中。更糟糕的是,營收成長幾乎停滯,約4,500萬美元的營收與2023下半年相差無幾,電競戰隊甚至營收腰斬,僅活動業務保持著較好的成長。而在獲利方面,星競威武在2024年虧損1,270萬美元,而2023年則為1,330萬美元。
上市一年過去,星競威武股價已蒸發近80%,跌落至2美元的水準。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曾在星競威武上市時評論,電競公司沒辦法證明自己的營利能力,這不是一個高成長、高回報的商業模式,多數電競公司都是作為大型娛樂和遊戲公司的子公司上市。
星競威武要能長時間經營下去,讓何猷君的夢想成真不成為過去式,或許需要他更進一步帶領公司探索新的商業模式,甚至是轉虧為盈。這或許也是他要擺脫富二代標籤、從賭王之子成為何猷君自己,必須越過的一道高牆。
延伸閱讀:MIT報告揭95%企業投資AI「零報酬」,只有5%能賺錢!「那5%」的企業做對了什麼?
責任編輯:李先泰
延伸閱讀
輝達樹立「5倍障礙」!一次盤點AI硬體戰局:台積電收費太便宜?為何巨頭都要做自訂晶片?
企業導入AI後,反陷入瞎忙陷阱?Gamma 創辦人分享破解3關鍵:別把行動誤當成進步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