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前顧問再發聲!美國會支持存疑 籲台政治形象「切割中國」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前國務院外交顧問惠頓(Christian Whiton)先前撰文抨擊民進黨主政的政府,細數總統賴清德與副總統蕭美琴一連串的情勢誤判、決策錯誤。12日他再度發聲,先是質疑台灣在美國國會的影響力,再呼籲台灣應該重新定義自身,在政治形象上「與中國切割」。
惠頓曾是美國前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第二任期及現任總統川普第一任期時的國務院外交顧問,他先前撰文「台灣如何失去川普?」《How Taiwan Lost Trump?》在台、美政治圈引起熱議。12日他再度投書《Domino Theory》論壇,指出台灣在美國國會跨黨派的實質影響力不大,並呼籲台灣在不宣布獨立的情形下,與中國切割。
台灣在美國國會能有多少支持?
惠頓首先點出,台灣在跨黨派的美國國會可能並沒有多少支持,影響力存疑。他舉1979年《台灣關係法》為例,表示美國政府46年來並未遵守,台灣可以要求美國國會議員採取實際行動,如要求行政部門交付已購的軍武、廢除對台灣的禁運清單等。
惠頓指出台灣可以對美國國會進行更多測試,包括通過法案讓台灣參加由美國主導的環太平洋軍演、加強各國國防部長間的聯繫、讓台灣更多參與在環太平洋的策略同盟中等。惠頓質疑目前台灣在美國國會欠缺影響力,跨黨派的支持甚少,台灣需要做出更多行動來確認與美國國會的關係。
重新定義「台灣」 政治形象需與中國切割
惠頓指出台灣應該在不宣布獨立的情況下,盡其所能的發展獨立身分,與中國做出切割。他認為台灣目前的身分形象仍扎根在中國之中,就如同美國先前扎根在英國之中一樣。惠頓強調任何政治血統都該切斷,重新定義自身,發展新的、獨立的政治形象。
惠頓認為台灣應該在思想上與中華民國劃清界限,去除一切相關事物。他建議將孫中山的肖像從立法院和台灣貨幣上移除;中正紀念堂應改名為民主紀念館,紀念那些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為台灣帶來真正民主的人們,並將蔣介石的雕像移至其他地方。
此外,中華航空、中國鋼鐵等台灣企業也應該改名;桃園機場可以用前總統李登輝之名重新命名;以及把國共內戰時期帶來台灣的藝術品歸還給中國,惠頓認為台灣應該在日常生活、思想、事物上切割中國,發展只屬於台灣的形象。 經濟與金融改革
惠頓對台灣的金融市場也給出建言,指出台灣應從「浮動半導體工廠」形象轉向經濟自由堡壘。全面改革銀行與保險業,效仿新加坡或杜拜,成為金融中心。他表示台灣應該開放更多外資,如果中國公司不會接管企業,那吸引來自中國的陸資也是可行的。
此外,讓新台幣升值並與美元掛鉤,降低進口成本、通膨,並縮減對美貿易逆差與移除農業關稅與壁壘,如此便能改善與美國的商業關係,展現更友好的態度也能使台美關係更加穩固。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
延伸閱讀:
顯示全部
留言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