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浪衝擊北海道海膽丼成奢侈品 價格翻倍1碗1.8萬日圓創新高
日本今年面臨史上最炎熱的夏天,導致海膽捕撈量急劇下降,以海膽丼聞名的北海道利尻島也因食材短缺,導致海膽丼的價格飆漲。
水溫上升漁獲減 海膽價格翻倍
路透社26日報導,利尻島的餐廳的1碗100克馬糞海膽(バフンウニ)丼飯價格創下新高,來到15,000–18,000日圓(約3,150–3,780新台幣),大約是幾年前的兩倍。
「看到這個價格,大家都很震驚」,在利尻島鴛泊港的渡輪碼頭對面經營「佐藤食堂」的佐藤公子(佐藤きみこ)表示,這家餐廳已經由她的家族經營超過50年,「(現在)一組顧客會共同分享一碗海膽,每個人再自己點一碗拉麵。」
利尻漁業協同組合專務理事山上辰昭表示,利尻的海膽捕撈量比去年減少了一半,這是他幾年來觀察到的趨勢:「由於捕撈量降低,價格飆升」,擁有40年漁業經驗的山上說道,「我認為海水溫度上升是罪魁禍首……情況令人擔憂。」
山上補充,習慣棲息在冷水中的利尻馬糞海膽的最高價格已飆升至10公斤9萬日元(約1萬8,900新台幣),是兩年前的40,000日圓的2倍多。
暖流向北移動 冷水魚種減產
日本水產研究和教育機構的高級研究員筧茂穂說明,近年來,日本周邊的水溫上升了大約攝氏5度,導致日本東北地區不再是鮭魚的主要產區,暖流向北移動使情況進一步惡化。過去20年來,鮭魚、魷魚和秋刀魚等常見冷水魚種的產量急劇下降,導致每公斤價格上漲了近5倍。
日本上個月的生鮮食品價格上漲3.3%,高於6月的1.6%。魚類和海鮮價格近期有所回落,從3.9%降至2.5%。
日本研究公司「帝國數據銀行」25日的報告顯示,東京的熱浪影響了家庭在海鮮方面的支出,由於氣溫升高導致捕撈量減少,導致價格上漲。
氣候異常有感 海膽成奓侈品
一位前往東京著名海鮮市場「築地市場」的35歲遊客淺見桃子(あさみ ももこ)說道:「我們來築地本來是想吃遍全城美食的,但海膽丼和海鮮丼對我們來說太貴了,所以我們只吃文字燒和玉子燒之類的街頭小吃。」
日本央行政策委員田村直樹6月曾表示,自2022年初以來,包括海鮮在內的生鮮食品價格的上漲速度,遠高於整體物價上漲速度。雖然勞動力短缺、水電費和其他成本上漲是主要原因,但田村指出「氣候變遷導致的氣候異常」也產生了影響,並稱生鮮食品和其他食品的價格對家庭開支產生了負面影響。
筧茂穂表示:「即使我們非常努力(透過綠能減少排放),到西元2100年時,氣溫仍將上升約1至1.5攝氏度」,他認為應該規範捕撈產卵魚和新生魚的數量和時間,「過去7、8年,沙丁魚的數量一直在增加,我們應該盡量多吃沙丁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