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親筆便條紙曝 指示京華城案「加速」
這個月7號,京華城案審理休庭時,前台北市長柯文哲失控對檢察官怒吼痛罵不雅字眼,疑似是因為當天,檢察官當庭曝光了柯文哲重要的「指示」便條紙,便條紙上是柯文哲寫給時任副市長彭振聲,要求京華城案行政流程加速。檢察官認為,這張字條導致後續,即便副秘書長李得全退回簽呈,還是順利通關的原因,也打臉柯文哲說對京華城案不知情、沒下指示的說法。不過,法界認為,兩者之間的關聯性需要證實,才能成為關鍵證據。
字條命彭振聲加速流程 檢認定為圖利關鍵
這張紙條出現的時間是在109年10月26日,京華城完工示意圖上,柯文哲多貼了一張方形黃色便條紙,署名給彭副,說京華城對容積率應該死心了,只希望行政流程加速,讓他們早日完工就可以了。
柯文哲寫字條命彭振聲加速行政流程。圖/台視新聞製圖
檢察官認為,這張字條證明京華城案柯文哲完全知情,而且下指導棋要「加速完工」,柯文哲說「加速」隔天,都發局火速完成公告公展簽呈。副秘書長李得全認為簽呈給的獎勵不符合公平執行原則退回,但都發局科長跟李得全溝通後,還是放行繼續簽核。
當時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已經判京華城敗訴,拿不到120284允建樓地板面積。檢察官認為,因為柯文哲的字條才會出現量身打造,適用都更法的20%容積獎勵。
柯文哲給字條的隔天,都發局完成公告公展簽呈,被退回後經過溝通,又繼續簽核流程。圖/台視新聞製圖
僅文字不足構成犯罪 法界:關聯尚待證實
但法界認為,因果關係還有討論疑義的爭執空間。非本案律師包盛顥指出,「主管的公務人員,如果因此將原本的應該履行的法定程序加以省略排除,很有可能構成貪汙治罪條的圖利罪,反之,如果該手寫紙條並沒有授意,單憑該文字記載,並不足以認定構成犯罪。」
簡單說,字條本身沒有直接連結犯罪的舉動,但公務員們有沒有因此揣測上意,刻意放行,是檢察官認定,並想證實的因果關係。
柯文哲憤怒失控,自傷7分,帶了3分政治意味舉動,但的確讓這張字條的重要性,更顯撲朔迷離。
※未經判決確定者,應推定為無罪
台北/李若慈、楊文豪 責任編輯/網路中心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