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開箱】Acer Swift Go 14 開箱:輕巧、高效、AI 功能到位的全能筆電

電獺少女

更新於 06月14日04:00 • 發布於 06月14日04:00 • 編輯室

輕盈又有質感!

【開箱】Acer Swift Go 14 開箱:輕巧、高效、AI 功能到位的全能筆電

買筆電你都看什麼勒?對老闆來說可能是價格取向,要高效、穩定維護起來便宜;對上班族來說,要用起來順手,帶出去輕,最好附贈防小人加上專案不會被打槍的功能(?);學生就要它外表時尚,寫作業、趕論文的時候,AI 可以快速開啟,在旁邊幫我拿到歐趴的好成績。這次要介紹的 Acer Swift Go 14 就是一台內外兼修的新筆電

【開箱】Acer Swift Go 14 開箱:輕巧、高效、AI 功能到位的全能筆電

外觀設計:輕盈簡約,質感不打折

我對 Swift Go 14 的第一印象就是「輕」,整台重量只有 1.3kg,金屬鋁合金機身搭配銀色外觀,加上附贈筆電包帶出去非常輕鬆。A 面設計有幾何雷射雕刻,我手揣摩的這個閃電的圖案,就是代表「Swift」的開頭 S,有象徵 Speed(快速)、Sleek(流暢)與 Slim(輕薄)的意思,輕薄但功能沒有在少的,轉軸支援單手開蓋,一開到底最大 180 度平攤,開合滑順,一個小女子來開也是輕輕鬆鬆

【開箱】Acer Swift Go 14 開箱:輕巧、高效、AI 功能到位的全能筆電

螢幕表現:14 吋 OLED,畫質細緻動人

翻開之後,迎面而來的是一塊 14 吋 1920x1200 解析度、16:10 比例的 OLED 螢幕,色彩表現很讚喔,擁有 100% DCI-P3 廣色域,每次看到筆電配備 OLED 螢幕,都會遲疑一下再拿起來測,畢竟連看幾天 OLED 再回去看自己的 IPS 螢幕,就會如鯁在喉,看照片還是看影片那個飽和度跟真實感都不一樣了,還好看完一般電腦 OLED 螢幕的價格瞬間就會沒事沒事我回去繼續賺錢,這都是因為 OLED 每個像素能單獨關閉,才可以讓黑色層次自然、對比感十足,不會有舊螢幕那種灰灰的黑喔。另外 Swift Go 14 鏡面螢幕不只好看,還支援 Eyesafe 2.0 認證,低藍光不傷眼,長時間工作還是追劇都更放心

【開箱】Acer Swift Go 14 開箱:輕巧、高效、AI 功能到位的全能筆電

鍵盤與觸控板:舒適打字 + 變形金剛觸控板

鍵盤配色為漸層灰黑,雖然配色是很主觀的事情,但我主觀覺得 Swift Go 14 黑灰挑的不錯,視覺穩重,不花不單調,落在配色好球帶裡面。鍵程偏短但回饋清晰,打字體驗良好,你看我腳本打多少字就知道打字它沒問題。不過需要注意 Delete 鍵位於電源鍵旁,如果你是習慣 Delete 要在右上角的就要適應一下

【開箱】Acer Swift Go 14 開箱:輕巧、高效、AI 功能到位的全能筆電
【開箱】Acer Swift Go 14 開箱:輕巧、高效、AI 功能到位的全能筆電

觸控板部分用康寧大猩猩玻璃製成,滑順好用。上面還有一排浮光 SWIFT 字樣,本來想說喔不放之前那個 NPU 標誌改放 LOGO 是個好想法,沒想到它還有其他的功能!只要輕輕刷一下就能切換成影音/視訊控制觸控板。在 YouTube 可以直接調音量、快轉,再刷一次是視訊跟麥克風控制,可以快速靜音,而且不用擔心開了這個功能是不是就不能觸控,它是可以同時觸控跟使用影音/視訊控制。不過這些都比不上我測試它的時候的驚訝,因為我一開 YouTube 它竟然自動偵測說,喔瀏覽器裡面有 YouTube,直接點亮影音控制板,就是這種很貼近使用者使用情境的小細節最迷人了

【開箱】Acer Swift Go 14 開箱:輕巧、高效、AI 功能到位的全能筆電

那如果這個功能得不到你的心,或者你想要微調例如上/下首這個鍵我要設成前進/ 後退幾秒,所有相關設定都可以按下鍵盤上這個小寫「a」鈕,用 AcerSense 控制中心進行調整自訂

【開箱】Acer Swift Go 14 開箱:輕巧、高效、AI 功能到位的全能筆電

效能配置:Ultra 9 處理器 + Intel Arc 圖像效能

Swift Go 14 最高搭載 Intel Core Ultra 9 285H 處理器,擁有 6 個 P-core、8 個 E-core,再加上 2 顆低功耗核心,共 16 核心,效能強悍。搭配升級版內建顯示晶片 Intel Arc 140T,放影片還是剪剪短影音這些都是小 case

【開箱】Acer Swift Go 14 開箱:輕巧、高效、AI 功能到位的全能筆電
【開箱】Acer Swift Go 14 開箱:輕巧、高效、AI 功能到位的全能筆電

實測在瀏覽器開十多個分頁、跑 LINE、工作群組 Slack 等多工任務下表現穩定,文書工作者、學生族都能滿足。唯一小缺點是如果開點小遊戲來玩,風扇轉速拉高的時候聲音會略尖,不過在性能釋放與溫控之間還在合理範圍內

【開箱】Acer Swift Go 14 開箱:輕巧、高效、AI 功能到位的全能筆電

續航與充電:效能機種也顧到電力

續航部分,因為定位不同的關係,H 系列處理器追求高性能,跟之前 200V 系列追求長續航不一樣,日常移動辦公需求,出門在外暫時離開插座是沒問題的。Swift Go 14 在省電模式下可以連續播放 YouTube 1080p 影片達到 10 小時 5 分,也就是從《甄嬛傳》第一集播到第十五集眉姐姐被陷害好可憐這邊(資訊過多 🤣

【開箱】Acer Swift Go 14 開箱:輕巧、高效、AI 功能到位的全能筆電

內建 65Wh 電池,搭配隨附的 100W 變壓器,26 分鐘即可充電 50%,完整充滿約需 1 小時 36 分

【開箱】Acer Swift Go 14 開箱:輕巧、高效、AI 功能到位的全能筆電
【開箱】Acer Swift Go 14 開箱:輕巧、高效、AI 功能到位的全能筆電

連接埠與擴充性:全能 I/O 給足誠意

筆電可以薄,I/O 不能少,Swift Go 14 左側配有:1x HDMI 2.1、1x USB 3.2 Gen1 Type-A(支援關機充電)、2x Thunderbolt 4;右側則有:1x USB 3.2 Gen1 Type-A、1x 3.5mm 音訊孔、1x microSD 卡槽。I/O 數量非常夠用,而且 USB-A 不只給兩個,還分到左右兩側都有,無論滑鼠插哪邊都好用

【開箱】Acer Swift Go 14 開箱:輕巧、高效、AI 功能到位的全能筆電
【開箱】Acer Swift Go 14 開箱:輕巧、高效、AI 功能到位的全能筆電

視訊與安全性:會議收音有在顧

開蓋設計採用小凸起設計,也利用這個空間內建一顆解析度 1440p 的視訊鏡頭,另外還支援紅外線人臉辨識 Windows Hello 登入。配合 Acer 自家音訊與影像強化技術,畫面更清晰、聲音更自然,無論是開會還是遠距報告都游刃有餘,貼心的實體鏡頭遮蓋設計也讓隱私更有保障,搭配 Acer User Sensing 2.0 技術,離席會自動關閉螢幕,回來自動喚醒,用起來不用怕同事、同學眼睛亂亂飄

【開箱】Acer Swift Go 14 開箱:輕巧、高效、AI 功能到位的全能筆電
【開箱】Acer Swift Go 14 開箱:輕巧、高效、AI 功能到位的全能筆電

AI 功能:Copilot 一鍵直達,創作輕鬆上手

作為一台面向新世代使用者的筆電,Swift Go 14 也內建 AI 輔助功能。透過鍵盤上的 Copilot 專屬鍵,即可一鍵啟動 Windows AI 助理,詢問天氣、星座運勢甚至七月日本真的會有大地震嗎(?)都能應付

【開箱】Acer Swift Go 14 開箱:輕巧、高效、AI 功能到位的全能筆電

Acer 還有一個自家的 LiveArt 2.0 工具,提供圖像合成、印章、加字等簡易操作,讓你的創意表達可以簡單輸出到螢幕上

【開箱】Acer Swift Go 14 開箱:輕巧、高效、AI 功能到位的全能筆電

總結:全方位筆電,AI 時代的輕巧利器

Acer Swift Go 14 以簡約俐落的外型、高效能配置、豐富 I/O 與智慧 AI 功能,展現出在輕薄型筆電中的全面實力。不論是日常工作、影音娛樂、AI 創作還是視訊會議,都能提供不錯的體驗,它搭載的是性能導向的 H 系列處理器,在續航上不會是極致長效的那種,但整體平衡仍相當不錯,如果你正在尋找一台輕巧便攜、效能充足又有點酷的筆電,這台 Swift Go 14 就讓你參考囉

【開箱】Acer Swift Go 14 開箱:輕巧、高效、AI 功能到位的全能筆電

🌟電獺少女也有 TikTok 了!各類 App 使用密技、即時科技大事、第一手產品把玩心得全都在電獺少女 TikTok 就差你沒關注啦!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LINE 收回訊息大改版!台灣用戶快注意~

電獺少女
02

她想55歲提早退休、月領2萬退休金…44歲「投保45800逾5年」能達標?「關鍵公式」活越久領越多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3

聯電收盤跌1.02% 傳啟動供應鏈降價15%以上、公司不評論

經濟日報
04

輝達落腳台北恐告吹?新壽說明4方案 北市府合意終止條件不合理

anue鉅亨網
05

女星買房圓夢2/北漂6次租屋練就精準眼光 林逸欣看第3間房果斷出手原因曝

鏡週刊
06

產品遭美國海關暫扣! 巨大發聲明曝「最新進度」

中廣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