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夢想到現實:躺平世代如何重新定義「我的志願」
社會與企業與其笑年輕人是「躺平族」,不如走近搞清楚,他們究竟為何而躺?而年輕人也要小心「以躺為職志」的後果,因為躺下來的成本,很可能超乎你的想像。
還記得小時候,作文題目〈我的志願〉幾乎是每個學生必寫的課題,無論成績如何,大家總能揮灑想像,勾勒出自己的遠大夢想——有人立志成為科學家,探索宇宙奧秘;有人夢想當外交官,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還有不少人渴望成為教師、醫師、律師,為社會貢獻一己之力。而我有位朋友,從小的志願竟是「當總統」。
這樣的夢想在過去威權時代或許是癡人說夢、遙不可及,甚至可能招來牢獄之災。但在民主社會,只要符合條件,任何人都有參選總統的權利。雖然這位朋友最終未踏入政壇,他仍然朝著自己的志向努力,有了一個人人稱羨的職業與社經地位。
然而,時代變遷,如今大學生有些人懷抱夢想,卻不再像過去那樣胸懷大志。也有許多人混混沌沌過四年,沒有明確的方向,畢業後選擇先休息「躺平」,而非立即投入職場。他們認為,大學四年生活身心疲憊,需要休息一陣子,選擇短暫放空、在家思考未來。也有人乾脆到海外旅遊或打工度假兼思考。
隨著時代的推移,志願的概念也逐漸變化。年輕世代的夢想不再僅僅侷限於傳統職業的框架,而是開始尋求個人價值與自我實現的契合點。他們的志向不僅關乎個人成就,還關乎如何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生活、甚至改變世界。但看在上一代人眼中就覺得很困惑,「畢業後為何不馬上工作,到底在想甚麼,未來該怎麼辦?」
根據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的調查,約六成半的受訪者對「躺平」持正面或中立態度,調查指出,部分年輕人並非因消極逃避而躺平,他們認為「躺平」是在思考;有些人延遲進入職場,並非懶惰,而是尋找更適合自己的方向。對於年輕世代而言,低薪高壓的職場不再是唯一選擇,他們試圖要證明,人生的道路不應只有一種答案……
繼續閱讀全文👉🏻 洪墨文專欄|從夢想到現實:躺平世代如何重新定義「我的志願」
更多Cheers精彩文章
巴菲特給年輕人建議:職涯前期別擔心薪水,「這些事」比錢更重要!
矽谷創投家給畢業生的建議:不必一開始就知道去哪,但要勇敢離開你不喜歡的圈子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