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睡不飽還慘? 睡眠時間不規律易罹癌、帕金森氏症
睡眠作息混亂,可能比單純睡不飽更傷身。醫師黃軒引述國外研究指出,若經常出現睡眠節奏紊亂的情形,例如平日早起、週末熬夜,會導致生理時鐘失衡,進一步增加罹患包括帕金森氏症等高風險疾病的可能性,並可能引發全身性發炎反應。整體來看,與睡眠不足相比,「睡得亂」對身體造成的影響更深遠,不僅可能提高心臟疾病風險,罹癌機率也明確升高。
比睡不飽還慘? 睡眠作息混亂「催化發炎反應」
若常常「亂睡」,例如平日早起、週末熬夜,會使人體生理時鐘紊亂,進而影響免疫與消化系統的正常運作。圖/台視新聞製圖
日常作息中,若入睡與起床時間在工作日與假日落差過大,可能對健康造成影響。醫師黃軒引述國外研究指出,若常常「亂睡」,例如平日早起、週末熬夜,導致睡眠節奏頻繁變動,會使人體生理時鐘紊亂,進而影響免疫與消化系統的正常運作,增加罹患帕金森氏症、肝纖維化、急性腎衰竭等高風險疾病的可能性,並可能催化發炎反應。
台北醫學大學霧社醫院精神科暨睡眠中心主任李信謙指出,人體細胞本身具有節律,若睡眠節奏不穩定,確實可能導致細胞與器官組織運作異常。
「睡得少」、「睡得亂」對健康影響對比。圖/台視新聞製圖
針對「睡得少」與「睡得亂」哪一種對健康影響較大,黃軒醫師引述研究分析,睡眠節律不穩定所帶來的影響可能更為深遠,包括提升心臟疾病風險、對情緒與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也容易造成體重增加與糖尿病問題。此外,罹癌風險也可能上升,身體調整與修復能力相對變差。
如何維持良好睡眠? 醫:品質、時間、節律都要顧
李信謙主任補充指出,睡眠的節律可能比時間長短或品質更為重要,建議維持固定的作息時間,並在下班後盡可能營造安靜的休息與睡眠環境。
醫師提醒,亂睡可能比單純睡得少更具風險,建議睡眠時間、品質與節律三者兼顧,才能有助於身體維持良好狀態。
台北/陳酈亭、甘而棣 責任編輯/周瑾逸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