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美關稅談判夾雜232邏輯 針對各國「差別待遇」 關鍵商品稅率恐高於對等關稅
台美對等關稅在於美國時間31號公布為20%,較日韓更高。中華經濟研究院長連賢明1日研判,因協議細部內容皆尚未公布,包含投資、採購項目與金額等,因此稅率20%應是「暫時稅率」。
同時,他也指出,據悉台灣因受限於外交問題,並非像其他國家的談判小組能夠直接與美國總統川普聯繫,談判結果皆需經過中間管道、過一手,時間上造成不利;另外,近日美國重點關注在美中談判,因此美國也並不希望此時將台灣因素加進來。以上兩原因造成台灣談判尚未結束。
連賢明:20%是暫時的,關稅談判進度緩慢與外交困境有關
中經院1日召開7月台灣採購經理人發布記者會,會前連賢明接受聯訪。他表示,台美關稅稅率在20%是中經院預期區間內的高標,但是以目前情況,對美採購或者對美投資,以及開放市場細節都尚未公布,判斷應是「暫時稅率」,最後仍要等到川普總統確定後才能做最後決定。
至於台美關稅談判尚未結束,相較於其他國家更晚。對此,連賢明透露有2原原因。
據了解,所有談判結果都需要經過川普確定才行,但台灣因受限於外交問題,並非像其他國家的談判小組能夠直接與川普對話、聯繫,談判結果皆需經過中間管道、過一手,時間上造成不利。
另外,近日美國重點關注在美中談判,因此美國也並不希望與中談判的時候,將台灣因素加進來,以上2原因造成台灣談判較晚。連賢明說,大家要有一點耐心,7號新稅率才真正實施,台灣還有一點時間。
他也強調,談判就像季後賽,有些隊伍較快、有些隊伍較晚,不能以台灣還沒打完就認為台灣談得比較差。
台灣擔得起千億投資禮包?智庫:每年對中投資金額也達千億
媒體問及,有一派聲音認為,台灣政府沒有擴大投資、採購方式換得20%已經理想狀態。
連賢明則表示,我不相信川普會這樣就過去了,他再強調,台灣在談判中較不利的是需要透過美國官員才能與川普溝通,雖然美方與日韓的細部協議雙方說法不同,但顯見他們是直接跟川普溝通,但台灣沒有這個機會,因此會花較多時間。
至於台灣若真要大投資,媒體問及財源何處來?對該提問,連賢明面露難色地說「你太高看我們了」並委婉回答這一題。
假設台灣投資金額為3,500億,若台積電的1,650億美元算進去,剩下的1,700億誰來出?連賢明並無明確回答僅表示,根據投審會統計,歷年台商對中國投資平均為2000多億美金,若是外界估算,台商投資中國則是登記的兩倍半,約五千億美元。
因此,雖然不知道是誰投資,但連賢明認為,並不是像外界所想,認為台灣很小,3.4千億美元這數字是不可能的,同時這千億美元投資是分四年完成,數字乍看來講很離譜,「但是台商在全世界投資是有的」,這是側面觀察。
專家示警:螺絲等基礎產業重創,恐傷供應鏈韌性
中華採購與供應管理協會顧問白宗城認為,雖然美方最新公布的20%關稅對整體影響有限,但部分產業仍將遭受重創,特別是工具機、模具、五金材料、手工具(如螺絲起子等)等產業,受到匯率變動與關稅雙重影響,利潤空間明顯受壓。
他指出,台灣企業向來具有靈活調整的能力,但仍需關注這波壓力是否會促使企業將生產轉向東南亞。一旦移轉發生,將加劇國內人力緊縮的問題,企業會循利而居,政府應加以正視。
白宗城強調,8月將是關鍵期,許多企業將密集召開會議,重新思考如何調整接單與生產佈局。儘管台灣過去總能找到出路,但這一波對基礎產業的影響不容小覷。他提醒政府務必重視這些基礎製造產業,因為正是這些產業撐起了台灣供應鏈的韌性與實力,若出現斷鏈,後果將不容小覷。
他直言,其實中美爭端從2018至2025年已過七年,中小企業若都沒準備,整天等開獎,那接下來川普會有開不完的獎。他推估,關稅20%只是個開始,川普會一直出牌到明年上半年。
白說明,供應鏈會有遞延性,現在開獎有無符合其預期仍待川普半年後觀察,收割完後他會再次調整、出牌,以達成美國想做的-壓制中國、符合美國利益(怕斷鏈因此拉本地生產)以及重商主義(隨時都可以談,無原則只要美國有利)。
美對等關稅談判夾雜232邏輯,關鍵商品稅率將高於對等關稅
中經院副院長陳信宏也提醒,美國對於特定國家的「對等關稅」談判,事實上夾雜了232條款的判斷,形成針對各國的差別待遇。整體來看,美方對232條款涵蓋的商品,其關稅水準通常會高於一般的對等關稅,這可視為一種基本談判型態。
他以日本為例說明,美日談判中汽車被課徵15%關稅,而鋼鐵則高達50%。這顯示出美方針對其欲重振的產業,會採取更強硬的保護措施。由於美國政府有意振興鋼鐵產業,日本也有承諾投資,導致緩衝期相對較短。因此相較之下,汽車產業獲得較寬鬆的待遇,反映出美方談判策略會依照產業別與國家背景差異調整。
而產品屬於美國貿易擴張法第232條款範圍內,例如鋼鐵、鋁、汽車、藥品、造船、半導體等,目前只有半導體項目進入EIS(經濟影響調查)程序。他認為,台灣半導體產品由於需經過調查,因此不太可能像其他國家般一次性定案。
他也觀察到,目前部分外資在對美國半導體調查回應表示,半導體、伺服器等產業要到美國去不可能太快,因此美方對此可能會有緩衝機制,例如階梯式關稅,剛開始較低,往後慢慢變高,值得持續關注。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