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貼紙到連署書到罷免同意票 「去中心化」的大罷免浪潮如何遍地開花
大罷免經過一階、二階漫長連署,即將於7月26日進入三階投票。回首台灣政治史上,很少有一場公民運動像這次如此沸騰,起初只是抗議國會擴權的幾張貼紙,卻意外揭開一場由下而上、滾雪球般的浪潮。
從青島東路走出來的「青鳥」們,不再只是為了吶喊,而是親手拿起筆、站上街頭,用行動對抗他們心中的濫權立委。這場運動沒有單一領袖、沒有單一總部,卻靠一張張表單、一群群志工串連全台。
有人喊「這是民進黨策動的」,但真實畫面是造勢集會遍地開花,連民進黨都得趕場追進度。到底這場去中心化的全民運動,是如何從偶然變成浪潮,從悲憤變成力量。
傅崐萁宛如罷免總加速師
回顧這場風起雲湧的大罷免浪潮,源於去年國會改選後,國民黨總召傅崐萁旋於2月3日揚言「要讓民進黨找不到官員」,並於4月26日率團會晤「對台統戰第一把手」王滬寧,返國後立即強推「國會擴權法案」,其中「藐視國會罪」、「聽證調查權」等規定,把官員、人民、企業通通納入,違者將受到各式處罰,因而激起廣泛民怨。
當時間來到5月17日,立法院挑燈夜戰「國會擴權法案」時,民進黨立委沈伯洋遭「倒頭栽」推下主席台而受傷送醫,此畫面霎時在全國各大媒體及網路社群瘋傳,當晚便有公民自發前往立法院側門青島東路聚集抗議,日後因「青島」與「青鳥」字型相似,這群公民就以「青鳥」自居。
民進黨發言人吳崢表示,在野黨抹黑總統賴清德「輸不起就翻桌」,「但是你看在野黨,總統大選輸不起,他們就推國會擴權法案來翻桌;接著法案被判違憲輸不起,他們就癱瘓憲法法庭來翻桌;後來他們一階連署35比0輸不起,就推死亡連署來翻桌,所以真正輸不起就翻桌的,其實就是在野黨!」
貼紙票選最想罷免立委,誤打誤撞揭開大罷免序幕
青鳥運動期間,幾位公民突發奇想,在抗議現場設置「濫權立委專區」,邀請民眾用貼紙選出「最想罷免的立委」,豈料廣受好評,不只到場民眾踴躍響應,網路上也開始有人設置「罷免立委粉專」,隨後如雪球般越滾越大,意外揭開這場大罷免浪潮的序幕。
多位罷團幹部坦言,起初不管是設置「濫權立委專區」,抑或是架設「罷免立委粉專」,只是用來宣洩情緒,頂多就是「嚇唬一下」,希望在野黨立委能有所收斂,但沒想到這些立委根本不管人民的憤怒,始終一意孤行,甚至藍委徐巧芯自己就在5月28日喊出「我們就來大罷免」。
罷團幹部們表示,藍委冥頑不靈的結果,就是導致越來越多民眾加入,使得原本玩票性質的罷免粉專,後來紛紛轉型成為罷免團體,「人多了之後才開始玩真的」,不久便成立群組、招募志工、分工合作。此外,也有的公民罷團是在大罷免聲勢鵠起後才應運而生,例如罷免林沛祥「基隆絕沛」是今年1月15日才創立粉專。
在野黨提出「鳥籠罷免法」,徹底激發大罷免浪潮
賴中強律師長期經營的「經濟民主聯合」是青鳥行動多場集會的主辦者,他們也最早示警「鳥籠罷免法」,不只連署要附身分證,門檻也提高至比當選票數高。當時賴中強接受資深媒體人周玉蔻專訪,主題就是「大罷免開始行動」,他表示,在野黨之所以推動「鳥籠罷免法」,就是因為他們非常害怕大罷免。
之後,賴中強與「經濟民主聯合」果然開始行動,不只逐一串聯各地公民、團體舉辦「公民反國會濫權」宣講;接續的「冬季青鳥」行動,也逐個點名不適任的在野黨立委,並走入立委選區舉辦「濫權立委究責大會」,期間也開始收取罷免連署書。如今統計,當時被點名究責的在野黨立委,現在有將近9成都進入三階投票。
苗博雅手把手技術指導,曹興誠串連全國罷團
推動罷免的過程中,要如何連署、如何組織、如何擺攤、如何街講,乃至於如何應對攻擊與挑釁,公民完全是零經驗。不過,一位罷團幹部透露,早在一階連署之前,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時候,台北市議員苗博雅就主動提供很多策略跟建議,可說是「手把手」提供技術指導。
當公民罷團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後,在野黨卻仍一意孤行,於今年1月21日強行通過總預算案,濫刪濫凍到連總數都算不出來,因而再度引爆公憤。隔天22日,聯電創辦人曹興誠偕台灣教授協會、台灣社等台派社團,串連全國所有公民罷團,創立「反共護台志工聯盟」,這時才有所謂的「大人」來給予戰略、戰術上的導引。幾天後,曹興誠宣布親自擔綱罷免徐巧芯「剷除黑芯」領銜人,日後也協助籌組「罷免律師團」,保護公民罷團。
據了解,曹興誠因大力贊助「黑熊學院」而與民進黨立委沈伯洋關係緊密,並透過這層關係與民進黨進行協調,兩人曾聯袂晉見總統賴清德,商議確立民進黨「罷團側翼」的定位,二階連署時才由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正式表態並對接「反共護台志工聯盟」,日後也攜手合辦「護國大遶境」等活動。
去中心化全民運動,阿美:拿到的好處就是「正常國會」
雖說曹興誠創立「反共護台志工聯盟」,民進黨也擔當「罷團側翼」,但大罷免本質仍是一場「去中心化」的全民運動。罷團幹部指出,各個公民罷團成立很多群組、建立很多表單,能夠快速進行媒合,「比如419凱道造勢那天,天氣比預期還熱,『物資組』提出礦泉水送到公園路的需求,馬上『課金組』便有多位公民出資,訂外送及下單廠商,立即送來幾百箱礦泉水。」
罷團幹部說,礦泉水只是其中一個例子,其他包括飄帶、小卡、旗幟、海報等各式物資,有公民提供創意設計,有公民自掏腰包印製,同時也有公民抽空上街發放。至於有民眾想要捐款的話,罷團幹部指出,會指引他們捐款給長老教會、經濟民主聯合等夥伴團體,這些長期有經驗的組織,會把善款用在對的地方、用在刀口上。
對於反罷方質疑推動罷免有拿到什麼好處?罷免王鴻薇「山除薇害」發言人阿美感慨,除了自己被王鴻薇肉搜、5個月沒回家、各地奔波宣傳,唯一拿到的最大好處,就是爭取一個「正常國會」。
造勢集會遍地開花,同時間場場爆滿
進入三階投票的最後衝刺關頭,前文總秘書長林錦昌的胞弟林錦龍也共襄盛舉,他透過自身人脈向台派企業主募款,籌辦多場「罷免是愛」造勢集會,特別形塑正向、愛台的氛圍,邀請藝文界人士表演,將造勢場合變成嘉年華會。
由於各界自發響應,產生分進合擊的效果,因此光在台北市最高紀錄就曾有一個晚上4場造勢,同時進行且都場場爆滿,只見講者們整晚從文山區跑到內湖區,馬不停蹄交錯趕場,忙得不可開交。
民進黨立委王義川表示:「這就可以看出,這場大罷免真的不是民進黨辦的,不然怎麼可能一個晚上分散在好多地方,然後還要趕場。」
大罷免也是對民進黨從政者的檢驗
對於這場大罷免,包括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在內的多位民進黨公職都強調,這就是公民的力量,這就是民意,而民進黨作為一個民主政黨,當然就是要支持民意,跟公民站在一起。
一位綠營民代直言,「大罷免其實也是對我們從政者的一次檢驗」,誰真心用力挺罷免,誰就是跟民意站在一起,就能延續從政之路;反之,誰在虛應故事、誰在扯後腿,誰就是跟民意站在對立面,以後的路就很難走。
多位罷團幹部私下透露,民眾的眼睛很雪亮,對於一階、二階沒幫忙連署,到三階大造勢才來「蹭熱度」的民進黨公職,民眾的反應都很直接,甚至忍不住開嗆;而這也是為何民進黨會以協力罷團當作KPI,做為日後黨內競逐的參考。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