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拇趾外翻恐引發小腳趾變形與腳底疼痛!醫揭小腳趾變形6原因:穿高跟鞋與基因皆為高風險

良醫健康網

發布於 06月13日01:00 • 林勻熙 整理

楊子正醫師指出,拇指外翻合併第二腳趾變形,除了將第二腳趾矯正,也需要矯正變形的拇指外翻,以防彼此的相互影響。(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 提供)

一位68歲的女性因長期左腳拇趾外翻多年未改善,近期更擠壓到第二個腳趾導致變形腫痛,且腳底長出厚繭並明顯感到疼痛,嚴重影響日常行走。經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骨科楊子正醫師診斷,透過約半小時的微創拇指外翻截骨矯正搭配第二腳趾的骨矯正手術後,術後即能立刻下床活動,隔日出院,一個月後重拾行動自由,解決了長期以來的困擾並改善生活品質。

68歲婦人拇趾外翻惡化 第二趾遭擠壓變形

上述個案長期受左腳拇趾外翻困擾,近來拇指外翻變形越來越嚴重,第二個腳趾也漸漸被大腳趾擠壓,出現變形而翹起來,腳底出現厚厚的繭,並且伴隨明顯的腳底疼痛感,大拇指關節和第二腳趾關節有明顯腫痛的表現。後至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骨科求診,經骨科醫師楊子正經診斷後,確認為拇指外翻合併第二腳趾爪狀交叉趾及蹠痛。

楊子正表示,經過醫病溝通後,執行微創拇指外翻截骨矯正搭配第二腳趾的骨矯正手術,約半小時的手術,患者術後立刻能夠下床活動,隔天出院,一個月後恢復行走,解決了長久的生活困擾和改善生活品質。

▲68歲經微創拇指外翻截骨矯正搭配第二腳趾的骨矯正手術後,原遭擠壓變形第二腳趾已恢復正常。(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 提供)

▲68歲婦人術前與術後。(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 提供)

趾頭變形原因多 穿高跟鞋與基因皆為高風險

楊子正醫師指出,小腳趾變形是民眾腳趾很常見的變形,通常是蹠骨關節不穩定所引起的。常見的原因,包括:

  • 拇指外翻擠壓
  • 穿著高跟鞋
  • 較長的腳趾
  • 發炎性的疾病
  • 神經上的問題
  • 基因因素

外觀特徵為腳趾無法完全伸直,甚至有跨到其他趾頭上的現象。楊子正提醒,若小腳趾變形沒接受適當的治療,形變會越來越嚴重,甚至造成蹠骨關節脫臼。因為趾頭關節彎曲的關係,造成關節的上方長出厚繭,以及出現疼痛現象,不但會影響穿著鞋子,也可能造成行走上的困難。

雙趾變形需同步矯正 手術方式依個案調整

楊子正指出,拇指外翻合併第二腳趾變形,除了將第二腳趾矯正,也需要矯正變形的拇指外翻,以防彼此的相互影響。目前小腳趾校正方式,以蹠骨縮短的技術,搭配軟組織的重建手術為主。蹠骨縮短的方式必須要依照病患變形的嚴重程度而定,越是嚴重的變形,需要的縮短距離就越大。

至於,軟組織的重建包含韌帶重建、肌腱轉位等手術方式,須依照病患的實際狀況,而做出手術計畫的調整。患者手術後當天可下床行走,不需要石膏保護,手術後也可以進行關節復健,加快康復過程。

腳底厚繭不一定是雞眼 醫:自行修剪恐增感染風險

不少患者誤將因足部變形導致的厚繭視為雞眼,自行用剪刀修剪,結果反覆發作且感染風險高。楊子正說明,因為小腳趾變形或不穩定,造成的前足腳底厚繭及疼痛是很常見的表現,但部分患者會誤以為是雞眼或是一般長繭的情況,而用指甲剪或剪刀去修剪,剪完以後,發現厚繭依然會長出來,症狀也不會改善。

楊子正強調,自行修剪厚繭的動作其實相當危險,很容易增加感染的機會。另外,也不建議在這個部位注射類固醇之類的止痛藥物,不但效果不好,還容易造成韌帶不穩定惡化。提醒患者,如果有發現類似的症狀,不要自行做處理,還是建議盡早諮詢專業的足踝醫師做診察和治療。

資料提供: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曾耀儀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守護心血管健康

保護心臟健康,降低死亡風險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吃個炒飯竟進ICU!專家點名5大「不能放隔夜」食物:這種細菌加熱也殺不死

鏡報
02

超愛吃「1食物」!表妹婿20幾歲罹大腸癌 譚敦慈:絕對不吃

鏡報
03

莊人祥59歲罹胃癌!醫揭早期無症狀 「4大地雷食物」曝光

三立新聞網
04

23歲女孤獨死1年「遺體如木乃伊」 向AI求救訊息令人鼻酸

中天電視台
05

愛吃「2美食」要注意!台中婦頭暈送醫驚罹大腸癌 醫:小心7徵兆

鏡報
06

「喪屍煙彈」暴增3倍!本世紀最危險毒品肆虐 醫:令人性情大變

中天電視台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