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專家分析/台灣對等關稅為何高於日韓?
台灣對等關稅揭曉,美國總統川普簽署行政命令,公布8月1日起對各國加徵的對等關稅新稅率,台灣稅率為20%,雖低於4月2日公布的32%,但高於日本、南韓的15%。
賴清德總統表示,20%是「暫時性關稅」,台美雙方尚未完成總結會議;只要後續達成協議,可望再調降稅率。而台美雙方後續也將就供應鏈合作及232條款相關議題一併磋商。
經濟部長郭智輝7月21日在立法院答詢時表示,光是憑藉台積電宣布赴美投資1,650億美元這點,就有「很高的Bargain Power」,有把握台灣關稅稅率會優於日本、韓國。可惜,根據目前揭曉結果未能如願。
台灣對等關稅為何高於日韓?《太報》採訪熟稔國際經貿談判專家分析,關鍵原因在於,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BEA)數據台灣去年對美國出超739億美元,高於日本(685億美元),也高於韓國(660億美元)。即便台灣出超美國的部分,皆是美國需要的半導體、資訊通信貨品,但「數字擺在那裡」,都讓台灣對美談判比日韓艱難。
其次,台灣與美國貿易之間,長年存有林林種種「懸而未決的小問題」,例如基因改造食品、含萊克多巴胺的美豬不能進入校園營養午餐;對美牛特定高風險部位,例如腦、眼睛、脊髓、絞肉、內臟等部位禁止進口,符合特定條件牛雜也要嚴格的審查和檢驗;加上對美豬標識等,皆被美方視為非關稅貿易障礙。
第三,美方在這次談判中,一定程度施壓台灣對美國進口貨品採零關稅政策;但台灣對美國進口小客車仍課17.5%關稅,小麥仍有6.5%,冷凍雞腿、雞翅仍有20%,美國進口牛肉每公斤新台幣10元等,不論是基於關稅稅基是否流失,或顧及國內汽車製造、雞農生計等,皆不可能同意對美國貨品關稅直接降為零。
第四,匯率議題;台灣因對美商品及服貿貿易順差逾150億美元,經常帳超過GDP逾3%等原因被美國列為匯率操縱國的觀察名單已久。貿易順差部分,過去多向美國解釋係因台美供應鏈互補導致。拜登時代基於友岸外包政策,美方態度多睜隻眼閉隻眼,但當川普要和台灣較真時,這些都會成為談判桌上被美方攻擊的重點。
該名國際經貿談判專家分析,基於上述理由,台灣在這次對等關稅談判才會比日韓更艱辛。
不過,他也斷言,台灣對美國出口貨品以ICT貨品為主,這些都是美國需要的,出口表現不會太差,反映到經濟成長的成績也不會太糟,但後座力是政治攻防。
目前美國只公布台灣對等關稅為20%,雖然比日韓的15%來得高,但仍比最早的32%大幅降低,台灣勢必已做了一些條件交換,例如承諾投資金額或部分鬆口,而任何的條件交換都會被在野黨攻擊,反倒是國內政治紛擾恐越演越烈。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