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走7000步 有效降低失智風險38%
大家常聽到,日行萬步,這早就成為耳熟能詳的健康指標,但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最新研究發現,每天只要走7000步,就能降低死亡率、心血管疾病、失智,等等疾病風險,國內醫生也提到,運動十分鐘,就促進身體機能運作,因此每天走1萬步或7000步,對改善健康,沒有明顯差異,而在走路時,也要注意正確姿勢,避免受傷,如果是長者,建議用登山杖來輔助,減少負擔,綜合以上習慣,搭配正確步行時間、增加速度,都能讓效果更加倍。
很多人都說,健康始於足下,走路當運動,經濟實惠,不用擔心時間、地點,想到就能走,簡單補足一天的運動量。
民眾 林先生:「平均大概一天差不多,(走路)2至3小時,走4到5公里 早晚。」
過去,大家普遍認為、要日行萬步,才會達到最大功效但根據醫學期刊《刺胳針》研究發現,每天走7000步,在死亡率就能下降47%、失智風險減少38%、心血管疾病25%、罹患憂鬱症、糖尿病風險也能下降。
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醫療副主任 柳朋馳:「運動到10到15分鐘的時候,開始在促進我們的燃脂,就是把我們的血糖,已經先盡量的去燃燒跟利用,想要去促進我們的,基礎代謝率的上升,其實並不需要一定要做到,到1萬步的程度 你可能,到7000步的程度 ,就可以在這部分,可以看得到顯著下降。」
看似簡單"走路"動作,牽動著肌肉神經系統、平衡、身體機能,也不是有走就好,如果姿勢不正確,容易適得其反。
物理治療師 簡文仁:「你的姿勢不正確,那個有時候容易造成,其他身體組織的負擔,或者有人走路呢 有點外八,或者是膝蓋彎彎的腰彎彎的,換句話說 我們鼓勵,走路的時候盡量挺拔。」
長者年紀大,膝蓋無力,最好使用登山杖輔助,分散壓力負擔,走起來更省力。如果,想要挑戰有坡度路段,也不是難事。
物理治療師 簡文仁:「下階用腳尖 上階用腳掌,下坡用腳跟 下階用整個腳掌,或是腳跟踩下去,膝蓋的衝擊力太大, 上階你要用腳掌穩住,一步一步穩步地上升 安全,那下坡如果你沒有用腳跟,你用腳掌 腳尖 戳的話,你那個腳一直往前戳,所以呢 你的腳趾很容易就瘀血。」
專家建議,走路的時間點,選擇飯後或傍晚,能抑制血糖上升、幫助提升睡眠品質;也可以在能力範圍內,加快走路速度,健康更加倍。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