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面對錯誤的健康資訊:從美國經驗看台灣新聞報導的再思考

鏡新聞

更新於 2天前 • 發布於 2天前 • 鏡新聞
美國健康照護記者協會(AHCJ)12 條健康新聞報導策略(圖表由Napkin AI生成)

近年來,全球公共衛生議題愈發複雜,從 COVID-19 大流行、疫苗爭議到各類保健品宣稱,錯誤資訊(misinformation)與蓄意誤導資訊(disinformation)對公共討論與政策推行的影響有目共睹。如何在資訊洪流中提供準確、可信且能被閱聽人接受的健康新聞,已成為新聞專業面臨的關鍵挑戰。

2025 年 5月29日至6月1日,美國健康照護記者協會(AHCJ)年會在洛杉磯舉行,其中一場關於「如何面對報導錯誤的健康資訊」的討論會,提出了 12 條值得新聞工作者參考的策略。這些建議的核心,是將焦點從「糾正」(correction)轉向「連結」(connection),透過建立信任與理解來促進正確資訊的傳遞。[1]

美國健康照護記者協會(AHCJ)12 條健康資訊報導策略的核心精神[2]

研討會的專家提醒,記者要意識到媒體閱聽人的資訊接收並非全然理性,而是深受情感、身份認同與社群關係影響。因此,在面對錯誤資訊時,單純以「駁斥」、「糾正」為目標,往往會引發閱聽人的防衛心理,甚至加深立場對立。相對地,應嘗試以建立信任、同理理解為起點,創造對話空間。以下是這 12 條策略的重點:

謹慎選詞:避免直接使用「錯誤資訊」等帶有評價性的詞彙,可用「謠言」等中性表述降低防衛感。

驗證一切來源:即便是政府發布的資訊,也需查證科學依據與背景,防止「權威陷阱」。

信任閱聽人的判斷力:不隱藏爭議與不確定性,讓讀者理解真實世界的複雜性。

以同理心交流:用理解取代對立,不以「這是錯的」作為開場。

在熟悉的平台與語境中對話:使用閱聽人信任的管道或語言切入議題。

數據搭配個人故事:透過情感共鳴提升資訊的說服力與記憶度。

提供入門知識:為陌生議題建立理解的起點與延伸資源。

透明報導流程:解釋採訪動機、資料來源與驗證方式,拉近與讀者距離。

避免失衡報導:善用「真理三明治」技巧[3] ,先說正確資訊,再指出錯誤,最後重申正確資訊。

主動傾聽:用問卷、互動等方式了解受眾的需求與疑慮。

持續追蹤:延伸報導與後續解說,避免一次性報導後即淡出視野。

解釋科學過程:讓受眾理解科學的修正性與動態性,而非將更新視為前後矛盾。

這些原則雖針對健康與醫療議題提出,但其核心思維可廣泛應用於各類公共議題的新聞報導中。

與台灣新聞現場的對照

當我們將美國健康照護記者協會提出的策略與台灣新聞現場進行對照時,幾個亟待改善的結構性問題便浮現出來。

首先,台灣健康議題的報導往往被政治化處理。以 2021 年 COVID-19 疫苗施打初期為例,部分媒體在報導莫德納與高端疫苗時,經常採用帶有立場色彩的標題與敘事,例如用「實驗品」、「政治疫苗」等字眼,將原本應基於科學與公共利益的討論,轉化為藍綠對立的政治戰場。這樣的處理方式,不僅削弱了資訊本身的專業性,也讓不同立場的閱聽人更容易拒絕接收訊息。若媒體能採取更中性的敘事與用詞,例如先從疫苗保護力與副作用的科學數據切入,而非直接套上政治標籤,將有助於降低立場對立帶來的理解障礙,讓健康資訊的溝通回歸公共衛生的核心。

其次,權威來源的單一化依賴也是長期存在的問題。台灣新聞在醫療報導上,長期高度依賴衛福部或地方衛生局的新聞稿與記者會訊息。這種方式雖能確保消息快速發布,但往往缺乏獨立驗證與背景分析,導致許多關鍵議題被忽略。例如 2023 年登革熱疫情期間,確診數據雖每天發布,但對「本土病例與境外移入的定義差異」、「通報延遲導致統計高峰晚報」等議題,媒體鮮少深入探討。以美國的經驗來看,即便是官方數據,也必須檢驗其採集方式、計算邏輯與背後假設,才能確保報導的完整性與公信力。

再者,台灣媒體對健康議題中的不確定性揭露不足。許多科學共識會隨研究進展而改變,例如 2022 年 WHO 對嬰幼兒 COVID-19 疫苗接種建議的調整,或 2024 年有關某些降血壓藥物長期副作用的新發現。然而,本地新聞多傾向以「定論式」標題吸引點閱,例如「某藥物百分百安全」或「追加劑必打」,卻不解釋研究仍在進行或學界仍存分歧。這種做法雖能在短期內獲取流量,卻在日後科學認知更新時,容易被指責為「前後矛盾」,進而削弱媒體的公信力與權威性。

此外,缺乏長期追蹤與科學素養教育,也是台灣健康新聞的一大缺失。報導多為事件驅動,例如 2022 年食安風波中針對某品牌油品的檢驗結果,熱度過後便迅速淡出媒體視野,鮮少持續追蹤後續改善措施或檢驗標準的變化。這與「持續追蹤」的新聞原則背道而馳,也讓媒體難以在科學議題上建立長期信任。同時,媒體很少系統性地解釋科學研究的方法與限制,導致閱聽人無法正確認識「研究更新」的意義與價值。

最後,情感與故事化敘事的運用在台灣呈現兩極化:要麼是冷冰冰的數字與統計,要麼是過度煽情的案例故事。 以 2025 年初藝人沈玉琳證實罹患白血病 的報導為例,有些媒體以詳細病情與家屬情緒為焦點,卻缺乏癌症篩檢、治療方式或公共衛生層面的背景知識;反之,也有媒體僅列出數據與醫療名詞,讓非專業讀者難以共鳴。美國經驗提醒我們,故事化敘事若能與數據分析相輔相成,不僅能引起情感共鳴,也能維持科學與事實的嚴謹性。

改善方向:從「糾正」到「連結」成為「信任的建構者」

面對錯誤健康資訊的挑戰,媒體的角色不僅是「真相的守門人」,更是「信任的建構者」。美國健康照護記者協會所提出的 12 條策略,提供了一套可操作的原則,幫助新聞工作者在資訊極化與信任流失的時代,找到與閱聽人對話的方式。對台灣而言,關鍵在於如何在政治高度對立、媒體商業化壓力與快速新聞節奏中,仍保有科學精神與同理心,從而建立起持久的公共信任。

在這條路上,媒體必須學會從「糾正」轉向「連結」,用透明、持續、尊重的態度,陪伴社會面對科學的不確定性與公共衛生的挑戰。唯有如此,健康新聞才能不只是資訊傳遞,更成為促進公共理解與民主韌性的力量。

[1] https://journalistsresource.org/home/covering-health-misinformation-what-journalists-need-to-rethink/

[2] https://healthjournalism.org/training-events/health-journalism-2025/program/

[3] 「真理三明治」(Truth Sandwich)是一種新聞與傳播策略,由語言學家 George Lakoff 提出,主要用於報導或澄清錯誤資訊時,避免在無意間擴散或強化該錯誤資訊。

它的做法像三明治一樣分成三層:第一層麵包(真理)先陳述正確且經過驗證的事實,讓讀者在一開始就獲得正確的框架與背景。第二層中間餡料(錯誤說法的簡述與澄清)在有了正確背景後,才簡要提及錯誤資訊,並立即指出為何它是錯的,包含錯誤來源、缺乏的證據或邏輯問題。第三層麵包(再強化真理)最後重申正確資訊,讓讀者帶著事實離開,而不是錯誤的印象。真理三明治實際的作法是:先陳述正確資訊 → 再指出錯誤並解釋 → 最後重申正確資訊,避免錯誤資訊在讀者腦中先入為主。

立即加入鏡新聞LINE官方帳號,隨時掌握熱門話題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內相關文章

01

傳美國擬補助硬換入股台積電? 經濟部長郭智輝回應了

上報
02

新/玉山驚傳雷擊!女登山客疑遭擊中受傷「頭部出血」4搜救隊出動救援

三立新聞網
03

證實接任民進黨秘書長!徐國勇曝被徵召過程

NOWNEWS今日新聞
04

九鵬基地演訓意外! 愛國者二型飛彈射擊4秒竟「自爆」 空軍:展開調查

太報
05

剛滿18歲! 兩週前父送機車 將上大學卻撞車亡

TVBS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快艇運毒入境! 海巡攔截近500公斤大麻

中華日報

【易誤解】網傳台北新生高架橋接縫裂開?當心斷橋?實為伸縮縫!檢測後確認皆無安全疑慮

MyGoPen

【錯誤】網傳台電購買綠電每度7.75元?核電每度1.39元?不實舊傳言圖卡

MyGoPen

【錯誤】網傳8月10日土耳其6.1強震影片曝光?不實組合片段!皆為2023年地震舊畫面

MyGoPen

【錯誤】臺灣報復性關稅反擊讓美國炸鍋?CNN頭條?不實影片!虛構編造內容

MyGoPen

徐國勇接民進黨秘書長 賴清德:盼與地方黨公職通力合作,發揮最好的力量

台灣好新聞

【錯誤】睡覺時中風就在嘴裡含糖或鹽10秒鐘急救?不實說法!醫師詳解

MyGoPen

【錯誤】川普稱2023年華府謀殺案件數創歷史新高?1991年最高!2023年後數量持續下降

MyGoPen

【錯誤】網傳南部淹大水,魚兒都游進住家客廳的影片?非台灣!挪用中國廣東淹水畫面

MyGoPen

【錯誤】網傳這次屈公病不會有疫調因預算被砍光?不實說法!有防治工作疫調結果

MyGoPen

亞灣2.0、京華城都20%容獎 林欽榮被曝作證後高市預告修法

TVBS

嘉義男子後山巡水源遭虎頭蜂螫昏 警急載送醫救回一命

CTWANT

宜蘭綠博遊園車翻覆釀1死1傷 家屬批縣府消極處理

中華日報

安全帽沒扣露餡!新北男百鈔藏毒 遇警秒求饒「不要這樣」

TVBS

公投倒數3天!台南160萬公投票點交 警力維護警戒

自由電子報

藍營3人直播喝「核廢水」!嗆陳聖文:降智

NOWNEWS今日新聞

陰謀論遭推翻 司法認定陳梅慧死因為意外

NOWNEWS今日新聞

民進黨竹縣黨部偕竹2罷團 今出動「公民機車隊」深入巷弄催票

自由電子報

2025台南藝術節10/24起逾50場展演 府城變身大舞台

中央通訊社

新北議會綠營提案普發4.6萬現金 國民黨議員促中央先還新北錢

自由電子報

請假輔選3藍委、棄選黨主席? 盧秀燕反應曝光

民視新聞網

綠營再控炒土地 林思銘:惡意造謠、保留法律追訴權

自由電子報

全是包裹!大貨車台61翻車 疑失速釀禍慘況曝

CTWANT

為核三公投催票 黃國昌赴三重車掃(2)(圖)

中央通訊社

囂張影片曝!新竹黑道痛毆店員 連女警也想打

EBC 東森新聞

徐國勇接民進黨秘書長 8/25上任(圖)

中央通訊社

催823不同意罷免票 朱立倫:別認為很穩

中央通訊社

黃國昌提案刪「串證羈押」 黃帝穎:詐騙集團謝謝民眾黨

民視新聞網

不「緊抱」了? 蔣萬安被問李四川選新北冷回2字

自由電子報

徐國勇接任民進黨祕書長 王世堅用8個字形容

上報

林佳龍:台日如同一家人 盼共同強化防減災社會韌性

中央通訊社

蘇巧慧選市長受影響?徐國勇給答案了!

NOWNEWS今日新聞

徐國勇接民進黨秘書長 賴清德:心目中第一人選

中央廣播電臺

台中市智慧停車無紙化服務啟用 採影像辨識系統

中央通訊社

台中市宣布啟用智慧停車無紙化服務(圖)

中央通訊社

陳聖文去蘭嶼製核廢水!他揪1貓膩轟:蠢

NOWNEWS今日新聞

徐國勇接民進黨秘書長 他分析:賴總統想跟在野黨「魚死網破」

新頭殼

澎湖海巡追擊快艇 成功攔截474公斤大麻入境

中央廣播電臺

屋損慰助金已核發7成 賴清德盼盡速通過災後特別預算案

自由電子報

正式宣布徐國勇接任民進黨秘書長 賴清德:帶領黨發揮最好的力量

華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