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化惹禍!水母異常爆量 法國核電廠停擺
全球暖化加劇海洋生態失衡,法國一間接近北海的核電廠突然停機,原因竟是大量水母堵塞冷卻系統,損失慘重。專家警告,海水升溫將使這類事件頻率升高,而從去年到今年,「水母爆量」事件在全球各地海灘頻傳,這些無脊椎生物的異常繁殖,不僅是海洋汙染指標,還強烈警示著氣候變遷對全球環境,與人類活動的深遠影響。
大人哭得像孩子,又怕又痛。8月4日一對在泰國蘇美島(Ko Samui)附近海灘度假的法國夫妻,遭水母螫傷。水母觸手上的刺細胞,若還沒有釋放毒液,可以用食用醋來中和,以醋沖洗一分鐘後,得用鑷子移去皮膚上殘存的水母觸手,再用海水沖洗,不要搓揉。若用淡水會導致殘留的水母刺細胞滲透壓改變而破裂,釋放毒素沒完沒了。
蘇梅島附近水母氾濫的季節是每年五到十月,泰國的雨季。水母一般在春末夏初繁殖,哥倫比亞部分海岸,2024年早在2月就爆發僧帽水母(Physalia physalis)潮,千萬要看清楚牠的長相。
聖安德烈斯群島區域自治環境公司海岸副總監 邁爾斯:「碰到牠(僧帽水母)會出現灼燒感,這種生物會產生毒素,某些情況下健康不佳的人甚至會癱瘓,或心臟驟停。」
俗稱「葡萄牙戰艦」(Portuguese man o' war)的僧帽水母,是一種致命的劇毒管水母群體生物。會過度繁殖大爆發,原因包括氣候變遷使水溫升高、人類過度捕魚減少僧帽水母的天敵,以及工業廢水亂排放,造成海水中氮、磷等植物營養含量過高,都為水母提供理想的生存與繁殖條件。
英國桶水母(English Barrel Jellyfish,學名: Rhizostoma pulmo)毒性沒有那麼強,長相就是人們刻板印象中的水母,但這種英國海域常見的大型水母,8月12日闖下大禍,讓法國格拉佛林核電廠(Gravelines nuclear plant)停擺。
法國國立科學技術與管理大學核技術高級講師 葛里夏:「該廠六座反應爐中的四座,必須停機,反應爐的緊急停機。」
另外兩座反應爐也將開始維修。由於這座全球第七大核電廠,是抽取北海的海水來冷卻反應爐,今年北海水溫明顯較高,桶水母繁殖大爆發,被冷卻系統從進水口吸入後,柔軟的身體還能穿過濾網,最後成群堵塞過濾器。一旦冷卻水流量不足,核電廠就會觸發安全機制關機,但這裡每台機組發電量為900兆瓦,停工一天損失高達100萬歐元,法國電力公司(EDF)虧很大。
法國國立科學技術與管理大學核技術高級講師 葛里夏:「確實,幾十年前北海水母並不常見,但我們現在越來越常看到牠們。無論如何,水母出現絕對意味著水溫變暖,牠們喜歡溫暖海水。」
也就是更多濱海核電廠,會有被水母「塞機」忽然停機的風險。美國德拉瓦州得薩凡納海灘(Savannah Beach),近來也出現水母異常爆量,水母螫人事件去年只有295起,今年才到8月,已暴增到1200多起。
德拉瓦州海灘巡邏隊隊長 諾埃爾(2025.7.30):「因為(去年)僅有5件水母螫人案,從陣亡將士紀念日(5月底)到勞動節(9月初)。但現在,1天就有92件。」
水母的詭異爆量增生,顯示海水暖化現象不容小覷。儘管這處海灘常見的獅鬃水母 (Lion's Mane Jellyfish)、海蕁麻 (Sea Nettle)和月亮水母 (Moon Jellyfish),通常螫人後,都只會產生灼燒感與腫痛,但若引發過敏反應,仍可能危及性命。
海灘遊客 瑪洛伊哈德(2025.7.30):「我姪子讀3年級,當他被水母螫時,跳起來開始哭,說我再也不回海灘了,永遠不去。我們查了一下發現醋可以緩解水母螫傷,但(附近商店)都賣完了。」
從緬因州到佛州,美東北大西洋沿岸多處海灘,發現水母數量大增。但生物學家警告:水母爆量是人類過度捕撈,工業廢水汙染海洋等糟糕現象的指標,因為水母較能忍耐低溶氧環境,而魚類卻難忍受。人類捕撈走成魚,魚苗則可能被部分水母當成食物,最後海洋生態失衡。
退休海洋生物學家 穆勒帕克(2025.8.4):「讓水母幼體爆量的結果,明年會有更多水母,如果一切條件合適。(有些)水母捕食魚和魚苗,會影響魚的數量,也衝擊漁業。」
水母對人類的影響,還包括水母攝入塑膠微粒後,能將這些汙染物帶入海洋食物鏈,最後也可能被你我在吃海鮮時吞下肚。儘管有人堅稱氣候變遷不存在,但暖化帶來的可怕改變,一件件浮上檯面,讓人不能忽視。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