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澳洲出售最上級護衛艦!學者:日本將成為主要軍工產業出口國
澳洲上週宣布與日本簽署1項價值65億美元的先進軍艦採購協議。分析人士指出,此舉可能使坎培拉成為太平洋的海上強國,同時也讓東京成為主要武器出口國。
據美媒《CNN》的報導,澳洲國防部表示,將購買11艘日本「最上級」(Mogami-class)護衛艦。分析認為,這些隱形、最先進的水面作戰艦艇,無論在整體性能還是某些方面,都可與中國及美國現役軍艦匹敵,甚至更勝一籌。
在宣布這項與美國領導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防衛成員國同僚的交易時,澳洲國防工業部長康羅伊(Pat Conroy)稱此舉是「邁向擁有更大規模、更具殺傷力海軍的又一步,隱形護衛艦將安撫盟友並嚇阻敵人。」
澳洲的主要安全憂慮是與中國日益加劇的地緣競爭。今年稍早,1支中國海軍特遣艦隊繞行澳洲大陸,並在澳洲沿岸進行實彈演習,迫使數十架民航客機改道飛行,加劇了這種緊張局勢。
坎培拉表示,這批艦艇將是「升級版」的最上級護衛艦,比現役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同型艦更大,具備更強火力,以及約11,500英里(約赤道一半長度)的續航力。
日本防衛大臣中谷元也呼應康羅伊的說法,根據日媒《NHK》的報導,他形容此交易是「重大一步」,將加強東京與其特殊戰略夥伴的安全合作。
新軍艦將配備強大武器,澳洲國防部表示,這批由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建造的新艦將配備32具Mark 41垂直發射系統(Mark 41 Vertical Launching System,簡稱「Mk 41 VLS」),可發射防空飛彈與反艦飛彈。康羅伊指出,這將使最上級能發射128枚防空飛彈,是現役澳洲水面艦艇的4倍。
分析人士指出,由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製造的Mk 41 VLS也足以搭載射程達1,000英里的「戰斧」(Tomahawk)巡弋飛彈,大幅擴展艦艇的打擊範圍。
皇家聯合軍事研究所(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RUSI)海權研究員考夏爾(Sidharth Kaushal)表示,Mk 41 VLS還可用於發射遠程反潛火箭,使其可以更有效地追擊逃逸的核動力潛艦。
日本製護衛艦還以精簡人力配置聞名,只需90名船員,相比之下,將被替換下來的澳洲現役安扎克級巡防艦(Anzac-class frigate,又稱「紐澳軍團級巡防艦」)需要170名船員。對於面臨軍事招募困難的日本與澳洲來說,這是重要優勢。
澳洲副總理馬爾斯(Richard Marles)12日在記者會上表示:「這是一艘更大的船,卻能以更少的船員運作,這正反映了這艘軍艦的現代化程度。」
分析人士表示,最上級護衛艦在與區域其他護衛艦的比較中表現優異,並稱讚澳洲選擇日本設計,該設計曾與德國護衛艦方案競爭。
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東亞戰爭與戰略教授帕塔拉諾(Alessio Patalano)表示:「它的隱形能力、低人力需求、模組化設計,再加上相對可負擔的價格,使它成為極具競爭力的產品。」
前美國海軍上校兼美國太平洋司令部聯合情報中心前主任舒斯特(Carl Schuster)稱其「略優於」中國的054B型護衛艦,尤其在中遠程防空系統方面表現突出。帕塔拉諾也表示:「與中國護衛艦相比,這是更靈活、更具技術優勢的解決方案。」
RUSI的考夏爾指出,日本製軍艦的隱形優勢不僅在於火力,還在於其軟體技術。例如,最上級護衛艦的聲納軟體可能優於對手,能更精準地將海洋雜訊與敵方接觸區分開來。
分析人士還強調日本的工業可靠性。舒斯特表示:「日本造船廠的工作品質卓越,能準時並在預算內交貨。」帕塔拉諾補充:「最上級護衛艦是最先進的產品,延續了日本長期以來的高品質造船模式,並能取得國內與美國的先進技術。目前最上級使用的是英國製引擎。」
與此同時,分析人士也指出,這筆交易對日本可能新興的防衛出口產業是一大利好。二戰後大部分時間,日本禁止任何武器出口。但近年來政策放寬,允許與監視、偵察、救援相關的物資出口。
笹川和平基金會(Sasakawa Peace Foundation)高級研究員、日本海上自衛隊第32任海上幕僚長(海軍參謀長)武居智久指出,過去2年,菲律賓已成為此政策變化的早期受益者,獲得了日本提供的空中監視雷達。
去年,日本首次向美國出售致命性武器,授權在國內製造的愛國者(Patriot)飛彈攔截系統,用於替換已送往烏克蘭的攔截器。
而向澳洲出售護衛艦的規模遠遠超過這筆飛彈交易。澳洲國防部的聲明稱,首3艘軍艦將在日本建造,其餘8艘則在澳洲本土建造。
帕塔拉諾指出,出口軍艦以及轉移製造技術,對日本軍工產業是一項挑戰。他說,若能成功,「將讓日本一躍成為主要防衛產業出口國之一。」
此外,分析人士也指出,檢視日澳交易時,2國可能在軍艦建造上比美國這位盟友更先進與高效。美國海軍自2015年退役最後1艘奧利佛・哈澤德・派瑞級(Oliver Hazard Perry-class)巡防艦「辛普森號」(USS Simpson)以來,就沒有新的護衛艦。
美國2020年啟動新的「星座級」(Constellation-class)巡防艦計畫,目前至少落後3年,雖已開始建造,卻仍在設計修改階段,根據美國政府問責署(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報告,進度延宕嚴重。
對此,舒斯特表示:「我認為最上級比星座級更優秀。」帕塔拉諾同樣指出美國在造艦上的困境:「在造船創新方面,美國不及部分最親密盟友,跟義大利、法國、英國、南韓以及現在的日本相比,美國仍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
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政府表示,這筆護衛艦交易是更大規模國防投資的一部分,將在國內創造1萬個就業機會。另一個國防支柱是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該協議將使澳洲獲得並最終自行建造核動力潛艦。
澳洲表示,本週宣布的協議尚不具法律約束力,但艾班尼斯政府預期明年簽署正式合約。國防部聲明指出,首艘新軍艦預計在2029年投入運作。
這項交易也標誌著三菱重工重返全球軍事市場。該公司擁有悠久的海軍歷史,曾在二戰前推動日本帝國海軍擴張,並建造史上最大戰艦,也就是排水量69,000噸、配備18吋主砲的「大和號」(Yamato)與「武藏號」(Musashi)。
這2艘戰艦在珍珠港事件(Pearl Harbor)後才投入戰爭,當時是戰艦的最先進代表,但航空母艦與魚雷轟炸機的興起,使它們很快在現代海戰中被淘汰。
1944年10月,武藏號在雷伊泰灣海戰(Battle of Leyte Gulf)中遭美軍飛機投擲數十枚魚雷與炸彈擊沉。1945年4月,大和號在前往沖繩戰役(Battle of Okinawa)的自殺任務途中,被美國航母艦載機擊沉。當時的計劃是將其擱淺,作為防禦美軍登陸的海上堡壘。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