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國防預算助關稅談判? 蘇紫雲:重要場邊籌碼
〔記者方瑋立/台北報導〕台美關稅談判持續進行中,美方聚焦國安議題的232條款,尤其是針對半導體產業的調查是關鍵。針對多名立委關切我國提升國防預算至GDP 3%以上、增加對美軍購等目標是否有助關稅談判,國防院學者蘇紫雲今(14)日受訪指出,雖然國防預算不會成為談判桌上的直接條件,但在川普等美方決策者權衡經濟、政治與區域安全時,仍屬重要的「場邊籌碼」,可增加談判的說服力。
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今天邀請相關部會報告「因應台美關稅及國際局勢變化台美關係互動情形,暨俄烏戰事與以哈衝突外交援助概況」,並備質詢。包括民進黨立委羅美玲、國民黨立委馬文君、賴士葆等立委今天關切國防預算提升是否對關稅談判有助益,馬文君強調,若談判內容不含國防預算,最終不應納入相關條款。
蘇紫雲今天接受本報訪問表示,川普作為企業家,重視合約的權利義務對等,未必是實際金額;這是一種政治經濟學邏輯。以北約為例,成員國將國防預算提高至5%,後續經貿談判就相對順利,顯示國防安全與經貿之間存在關聯。
他強調,在經貿談判中確實不會直接以國防預算作為談判課題,但國防投入會產生間接輔助效果,特別是半導體產業豁免議題在232條款中本質上是國家安全問題,因此相關表現將被納入美方總體考量。
蘇紫雲指出,談判過程中不可能明講「多買多少武器就降關稅」,這不是直接交換條件。但當美方衡量經濟、政治與區域安全時,國防決心會增加對台灣的信心。目前台灣對美軍購額尚未計入貿易順差額度,政府已向美方表達希望納入評估。
蘇紫雲強調,提升國防預算的首要目的是保障自身安全,這是最根本的;同時也能作為談判的場邊籌碼,提升說服力,並帶動國內部分產業升級與經濟效益。
據悉,美國「232條款」是「貿易擴張法」中的國安審查機制,授權總統在認定進口產品威脅美國國家安全時,可採取加徵關稅或進口限制等措施。半導體產業的豁免與否正屬於此範疇,其關鍵不僅在於貿易利益分配,更涉及美國關鍵產業供應鏈安全與戰略優勢。因此,防衛政策與安全承諾雖非談判桌上的直接條件,仍可能影響美方在232相關措施上的評估與態度。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