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閱讀隨身聽S13E3》遠離創傷、面對童年與療癒自我的勇氣:訪作家曾多聞

Openbook閱讀誌

更新於 2天前 • 發布於 2天前

童年的創傷或許不止於自身,也可能跨越世代,對後代的心理與行為發生負面影響。在美國擔任記者多年的曾多聞,以為自己在成年後已經逃離家庭暴力的陰影,卻逐漸覺察到原生家庭的傷痛,仍不時影響著情緒與人際。在積極療癒的過程,她逐漸長出面對創傷的力氣與勇氣,更加認識自我,反思婚姻、家庭生活與親子關係,阻止創傷代代相傳。

「愛與傷的總和」專題系列的第一場,邀請到近期出版《代際創傷:讓傷害到我為止》的曾多聞跨洋接受「閱讀隨身聽」專訪,分享她覺知、梳理傷痛的歷程。

【精華摘要】

➤書寫童年創傷的因緣

曾多聞近期出版專書《代際創傷:讓傷害到我為止》

主持人:這本《代際創傷》看到書名就讓人滿有感的,是否有讀者曾經表達,看到書名觸動了什麼?也可能有些聽眾還不知道你的遭遇和這本書的內容。

曾多聞:會寫這本書,一方面是個人的成長,另一方面也是時代的改變。大約10年前,我替一家雜誌寫了一篇關於固執的文章,源自德國的大學所做的研究,指出固執這個人格特質,多半是基因造成的。固執的小孩經常也有固執的父母,親子衝突可能特別激烈,但還是有辦法克服。

我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固執的人,有固執的媽媽、還有兩個固執的小孩。小時候我媽媽處理親子意見不合的方式,就是先打我一頓,所以我常常傷痕累累的。等到我自己當了媽媽,面對我固執的兒子,已經不用打罵,而是用聆聽跟引導的方式。

當時我由自己的經驗出發,討論面對固執的小孩,為人父母可以如何處理。但文章完成後,編輯說我的童年經驗對讀者來說太衝擊了,所以沒有辦法刊登那篇文章。

之後我就開始在自己的部落格上書寫童年經驗,得到很多的讀者迴響。從雜誌沒有辦法刊出文章,到有出版社邀請我出書,可見這個社會對於兒童虐待這個曾經是禁忌的話題,已經有了反省的勇氣。

主持人:人們對於「家」 或許希望對外呈現父慈子孝、光鮮亮麗的形象,但這說不定是一個假象。我認為雜誌應該揭露家庭關係裡的種種面向,然後對讀者有所幫助。但是他們選擇不刊登,你的看法?

曾多聞:我覺得當時的社會風氣可能還沒辦法接受,有人打破「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一點。我爸爸是工程師,有很好的收入,媽媽是家庭主婦,待人接物都謙和有禮。在外人眼中,我們是一個模範家庭,但是外人看不見,關起門來的時候,父母是怎麼對待我的。因為我從小被打,我也以為被打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但是有一天,醫生問了我身上的傷,我回答是被打的之後,媽媽馬上就否認,說是我自己跟妹妹打架弄傷的。回到家媽媽警告我不能再跟別人說我被打,那一天我才第一次意識到,原來打人或被打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如何覺知傷痛的影響

主持人:那你怎麼長成現在這樣健康、開朗的樣子?你如何理解自己受到的待遇,是對我好的,或者那是不愛我呢?

曾多聞:其實很多人直到長大,都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受過創傷的。因為被虐待的小孩,不會停止愛父母,只會停止愛自己,不會意識到受到的待遇可能是不對的,通常會責怪自己。

我改變的契機是大概20年前,我一個人來美國求學,當時抱著再也不要回台灣的決心,而留學生的平均成績要達到一定標準,才能有合法的居留身分。在美國的第一個學期,有一個科目沒有達到80分,我就非常慌張,害怕被遣返,但其實不至於。

我去找教授爭取分數的時候緊張得哭了,現在還記得當時教授驚訝看著我的樣子,他說不知道為什麼我反應這麼大,這不是特別不好的成績。他建議我去健康中心諮詢,那時候我很抗拒,說我很正常、沒有病,只是不想回台灣啊。

教授說在美國很多人都會去諮商,這很普通,跟我說就去聊一聊,先去一次就好。之後我展開長達5年的憂鬱症治療,才逐漸意識到創傷造成的影響,也才走出童年陰影、走入婚姻生活。現在我不敢說是很開朗了,但至少是個溫和堅定的母親。

主持人:當你有機會可以遠走的時候,是義無反顧地遠離這個家庭。回過頭來看,這個離家的行動也許已經是抗拒傷害的表現了?

曾多聞:我覺得那個時候離開家的心態,是有點自暴自棄,覺得反正你們都不喜歡我、都討厭我,那我就離你們遠一點好了。

離家來美國留學,是第一次的出走,到寫下這本書,已經過了20年,可以說是第二次的出走。因為一直到2年前,我都還沒有放棄跟父母和解的希望,也一直努力。但是最後我認清了失敗,才答應寫下這本書,心平氣和地原諒過去,然後放下。

主持人:你提到教授建議你去諮商、看心理醫生的經驗,我們的文化好像覺得看心理醫生就是精神病、是恥辱的,最好不要去。但就像是每個人都會感冒、去看醫生,若心理有一些狀況,自己沒辦法處理,那就尋求幫助。首先要有病識感,這往往就是最困難的,關於病識感的建立,你有什麼看法?

曾多聞:對,我在接受專業協助之前,也從來沒有想過我需要被療癒,或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受傷的。一直以為只要我更努力、做得更好,父母就會喜歡我,我的問題就解決了。

現在也常常接到讀者朋友來信,徵詢我的看法。但我不是專業的心理諮商師,能做的首先是同理他們,告訴他們你不是自己一個人。也想在這裡跟大家說:不要用AI當心理醫生,去諮詢它們是很危險的,要尋求專業的協助。

➤無意識的創傷傳遞,有意識的療癒與改變

主持人:會不會最需要得到諮詢或幫助的,也許是你的父母?

曾多聞:學生時期接受諮商,心理醫師確實建議我跟家人一起尋求專業協助。但那時還沒有讓父母知道,一方面因為我跟父母親的關係不好,一方面也覺得,我把自己的事處理好就好了。

後來我結婚生子,父母來美國看我時,我才第一次告訴他們我曾經接受心理治療,也許我們可以考慮接受家庭治療。可是我父母聽了非常生氣,不但不接受建議,甚至不相信我真的有憂鬱病史。

主持人:關於「代際創傷」的根源,或許是因為世代之間的差距非常大。近100年來人類生活的世界,其實變化很大,家庭這個機制也受到很多挑戰。我想父母那一代,對於精神疾病或許有很強的排斥,可能光提及就有非常大的反感。

曾多聞:對,我們這一代的家庭型態,可能是百年來改變最大的——或許未來的變化更大,而代際創傷可能一直都存在,只是我們現在才意識到而已。目前這個概念已經比較普遍被認識,個體受到的創傷,在個體自身沒有察覺的情況下 ,不經意間傳遞到下一代身上。而我們這一代的幸運是,有機會去覺察,即使沒辦法改變父母,但我們可以幫助自己。

主持人:人不能選擇爸媽、也不能選擇兄弟姐妹,如果困在家庭中感到痛苦,沒有辦法改變的話,能做的好像就是逃跑,但是身體逃跑不見得心理就放下了。我閱讀這本書的時候,也會感到有種懼怕,因為遺傳的力量很大、環境的影響也非常重要。雖然抗拒父母做的事,終有一天我會變成父母那樣的人嗎?你有這樣的恐懼或擔憂嗎?

曾多聞:是,我們可能沒辦法改變父母,但是仍然有力量可以改變自己,斬斷代際傷痛。療癒不是等別人道歉,是自己要覺悟。而關於環境的影響,雖然我不幸生長在一個有暴力問題的家庭,但是也遇到過伸出援手的,例如剛才提到的大學教授,還有中學時期鼓勵我寫作的導師。

有一次我的兒子調皮、頂嘴,我對他大喊後轉進房間關上門,他也受到很大驚嚇。當時話一說出口我就後悔了,我在婚前接受多年心理治療,婚後也持續看診,是覺得自己已經準備好的情況才生下孩子,而許多努力在一次親子衝突後就破功了。

那時覺得很挫折,冷靜下來後,我告訴兒子,每個人都會有做錯事的時候。我想我總有一天要跟他解釋,我的童年經驗,以及我如何走出來。我確實害怕成為跟媽媽一樣的人,但也只能繼續努力,有過錯也不要放棄,要想辦法修正。

主持人:那你現在會用什麼方式或態度來看母親呢?

曾多聞:我少女時期很恨媽媽,但是現在回想起來,其實我並不瞭解她。我不知道她小時候發生過什麼事,我想她一定有發生過什麼事,但她從來不說。

我長年擔任記者,採訪過在美國社會引發廣泛關注的幾宗虐兒致死案件,這些涉案的母親,她們本身無一例外都有被虐待、或被家暴的經歷,這就是代際創傷。

➤以文字與書自我陪伴

主持人:你從小就喜歡寫作,即使父母不願意你寫作,但你還是繼續寫,表示你有很強的動力,也可能寫作就成為一個窗口,或者自然的療癒方式。可以這樣說嗎?

曾多聞:的確是,可能覺得自己一定很不好才會常常被打,很自卑,在外面不太敢交朋友,心事沒有人可以說,那就寫下來。

主持人:喜歡寫作的人,通常也有相當多閱讀。在處理代際創傷時,是否有對你有幫助的書?請為我們介紹幾本。

曾多聞:我近年來比較少接觸中文書,而談到跟童年、創傷或修復有關的書籍,有幾本喜歡的書,給大家參考。首先是《Hungry Ghost》,作者是Victoria Ying,這是一本成人漫畫,畫得很漂亮,內容是關於厭食症、家庭關係,還有學習愛自己,這本書探討了複雜的母女關係。

第二本是Saba Tahir的《All My Rage》,這是一本寫實的少年小說,主角是兩個來自巴基斯坦移民家庭少男、少女,描寫關於愛和原諒的故事。

還有一本《Everything Sad is Untrue》,是伊朗裔美籍作家Daniel Nayeri的回憶錄,以類似《一千零一夜》的奇幻手法,描述他8歲的時候跟媽媽還有姊姊,因為在伊朗受到宗教迫害,逃難來美國的往事,穿插他的家族歷史,我覺得寫得非常好。

➤距離與文化差異拉出的空間

主持人:你現在在美國,空間上距離原生家庭比較遠,這個距離對你的感受或人生或許都有幫助。但另一方面,在異國的環境裡,對你而言是否有些文化差異或衝突呢?

曾多聞:文化衝突我比較沒有深刻感受,不過我覺得,來到美國除了讓我能夠跟原生家庭拉開時空距離,有助於我的檢討和自省以外,美國人對於家庭暴力、療癒、創傷這些議題比較開放的態度,也有助於我這些年來的心理復健。

主持人:《代際創傷》這本書以及相關的議題,提醒我們有時候不只看到問題的表象而已,如果能更相信或落實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的話,代與代之間的創傷或許才有可能減低或不再傳遞。

曾多聞:曾有讀者問我,你都已經18歲了還會被打,應該有力氣可以跑啊?但是有一些東西,是比力氣更能控制人的行動,例如恐懼感、罪惡感。

不管別人對你做了什麼,如果想要改變別人、改寫過去,是不可能的,但你可以改變自己,成為更好的人,所以不要為虐待孩子的父母找理由。這句話也可以用在我自己身上,如果我用父母對待我的方式對待我的孩子,那就是我的錯,不能再歸咎於我父母。●

主持人:吳家恆,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畢業,英國愛丁堡大學音樂碩士,遊走媒體、出版、表演藝術多年,曾任職天下雜誌、時報出版、音樂時代、遠流出版、雲門舞集、臺中國家歌劇院。除了在大學授課,在臺中古典音樂臺擔任主持人之外,也從事翻譯,譯有《心動之處》、《舒伯特的冬之旅》、《馬基維利》、《光影交舞石頭記》等書。

片頭、片尾音樂:微光古樂集The Gleam Ensemble Taiwan

《Openbook閱讀誌》是台灣少數以非營利方式運營的專業閱讀媒體。我們正在準備改版網站,希望它能更符合您的使用習慣,也更貼近閱讀本身的節奏與思考。我們誠摯邀請您填寫這份問卷,花 5 分鐘跟我們分享您的感受。

閱讀隨身聽,聆聽導引:

線上聆聽

教學藝術家、作家楊雨樵資深日語譯者詹慕如山岳探險作家崔祖錫、雪羊(上)山岳探險作家崔祖錫、雪羊(下)大稻埕食家昌正浩社會學者戴伯芬漫遊文化副總編輯張貝雯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定期贊助

  • 單筆贊助

  • 300

  • 500

  • 1,000

  • 成為Openbook贊助之友

  • 300

  • 500

  • 1,000

  • 成為Openbook贊助之友 2025-08-07 12:00 代際創傷, 曾多聞, 愛與傷的總和, 閱讀隨身聽

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更多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楊柳颱風「登陸機率上升」 路徑又南修

自由電子報
02

獨家/全台機車1466萬台密度高 坐墊修補年產值破5億

EBC 東森新聞
03

微軟宣布終止1服務!營運12年難敵對手崛起 且不開放退款

三立新聞網
04

輕颱楊柳路徑偏南 氣象署:下週三北東部雨勢最強、週四轉南部

上報
05

肝炎變肝癌闖診間揍醫生 台大醫院、消化系學會聲明:B肝服藥後非高枕無憂

太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屏縣府攜手全聯基金會辦理職場實境體驗 搭建弱勢家戶脫貧橋梁

台灣好新聞

青年深化體驗地方歷史脈動見學新港文化基地

勁報

阿美族「Ilisin no Fakong」授證為重要民俗 讓世界看見貓公

新頭殼

雄爭舞鬥歡慶國際青年日 陳其邁當場拜師秀舞技

新頭殼

男看遶境被塞3顆糖結緣捐百元 PO文質疑詐騙

EBC 東森新聞
影音

植牙孤兒!男花79萬植牙天天痛 提告後控無人處理

EBC 東森新聞影音

植牙孤兒!男花79萬植牙天天痛 提告後控無人處理

EBC 東森新聞

民眾吃便當雞腿「吃進急診」!剝開雞皮見超驚悚畫面 網友:生到戈登都會怕! 

CTWANT

楊柳颱風路徑再往南修正! 「侵台機率增」估直衝宜蘭登陸

台視

吃便當驚見雞腿排「內部全嫩粉」 她嚇到衝急診

EBC 東森新聞

「太武藝術駐村聯展」 跨域串聯眷村記憶

青年日報

路徑再南修!楊柳颱風預計13日穿越北台灣 最快下周二發海警

新頭殼

謝知宸越級榮獲世界盃乒乓球排名賽WTT 寮國站15歲組亞軍

中華日報

馮明珠捲不倫戀、醫療爭議!高雄小港醫院4聲明曝「副院長身心重創」

自由電子報

鬼門晚1個月開「好兄弟更兇」?專家:1生肖要小心

民視新聞網

安平漁港跨港大橋廉政平臺跨域協防零爭議!運作兩年成效斐然

勁報

審計部揪台鐵邊坡預警失靈!系統異常1年逾4萬次 台鐵回應了 

CTWANT

肝炎變肝癌闖診間揍醫生 台大醫院、消化系學會聲明:B肝服藥後非高枕無憂

太報

斯巴達障礙跑競賽 3千好手臺中競技

青年日報

關子嶺涼夏民歌夜 實力派歌手獻唱

青年日報

客家大戲「徐驤」 刻劃抗日英烈情義

青年日報

楊柳颱風「登陸機率上升」 路徑又南修

自由電子報

不是吃越多越好?!醫師揭吃對「這食物」可增肌防老!

TVBS
影音

不是吃越多越好?!醫師揭吃對「這食物」可增肌防老!

TVBS 新聞影音
影音

PAWER LOVE流浪祭開唱! 溫嵐呼籲別到山上丟棄寵物

民視新聞影音

PAWER LOVE流浪祭開唱! 溫嵐呼籲別到山上丟棄寵物

民視新聞網

晴天坊午後市集 推廣正能量

中華日報

急救ABC夏令營開訓 百童學搶命

中華日報

鄧愷威5局無失分 奪MLB首勝

中華日報

FUN暑假 親子週末闖關趣

中華日報

賽揚強投對決 柯蕭技壓薛哲

中華日報

歡慶10週年 南市菁英管弦樂協會成果發表

中華日報

龍魂復古日 揪龍迷穿草寫戰袍

中華日報

北門衛生所深入災區關懷協助

中華日報

魔鷹生日雙響 後勁跨季21連勝平紀錄

中華日報

台中好市多再+1! 議員曝可能新址:海線這區成候選

CTWANT

陳俊朶任國際扶輪台灣前總監協會會長

中華日報

微軟宣布終止1服務!營運12年難敵對手崛起 且不開放退款

三立新聞網

古坑竹筍節饗宴登場 十道佳餚端出春山真味

觀傳媒

虎尾暖警即刻援手 迷途老婦傷口包紮平安返家

觀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