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太主動很丟臉」?心理學揭真相:羞恥感反而是成長信號!
網路上有一句流行話:「越主動,情緒越穩。」引發很多人共鳴。小紅書上一位女網友分享,她常糾結「要不要主動聯繫對方」,鼓起勇氣行動後才發現:對方其實沒那麼在意,反而自己輕鬆了不少。她說:「與其亂猜,不如直接問清楚,內耗時間少一半!」
留言區一片認同,有人說「主動約曖昧對象見面,見完才知道對方就是普通人,秒清醒」、「不主動只會空想,主動才有答案」……大家都發現,很多時候「主動」才是真正的解藥。
為什麼我們怕主動?
過去總有人說「太主動會被看輕」,導致很多人不敢表達自己。但現實是:
職場上,主動爭取的人升得快
感情中,敢開口的人更容易掌握主導權
人際關係裡,主動者的人脈更廣
心理專家指出,大家害怕主動,多半是因為「怕被拒絕」帶來的羞恥感。這種「主動羞恥」就像一種隱形枷鎖,默默卡住我們的機會。
羞恥感的兩個陷阱
1. 自我否定型
Linda工作五年表現很好,但她一直怕「出頭會被嫌愛現」,不敢爭取升遷。直到專案成果被同事搶走,她才意識到:被動等待被看見,代價太大。
2. 防禦退縮型
小薇談戀愛時,堅持「回訊息一定要比男友慢」、「吵架絕不先道歉」,怕自己看起來太在乎。但這其實是把「恐懼」藏在硬殼裡,表面保住了面子,卻失去了真心交流。長期壓抑羞恥感,就像傷口沒處理,最後只會越拖越嚴重。
4招,把羞恥感變成成長助力
① 先搞清楚自己要什麼
問自己:「我想要的到底是什麼?」(例如:想解開誤會,因為在乎這段友情)。需求說得越明白,對方越容易理解。
② 小範圍練習主動
先在信任的朋友面前嘗試,比如說:「其實我很怕邀約被拒絕。」你會發現,多數人根本不在意,還會覺得你很真誠。
③ 用「對待好朋友」的方式對待自己
心理學家提醒:羞恥感本質上是「攻擊自己」。想像一下,如果好友不敢爭取加薪,你會笑她,還是鼓勵她?同樣的支持,也要給自己。
④ 接受「可能失敗」的真相
主動不代表一定成功,但不主動就一定沒機會。當你能接納不完美,反而能享受行動過程。就像有人說的:「錯過義大利,才會看見荷蘭的風車和鬱金香。」
主動不等於掉價,它其實是一種「掌控自己人生」的方式。下一次想主動時,別急著退縮,試著把這份羞恥感,當成正在長大的證明。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