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型民企悄占伊拉克油田 預計2030年產量暴增兩倍
雖然國際大型油企如埃克森美孚和殼牌,紛紛縮減在伊拉克的布局,中國1批小型獨立石油公司卻加緊腳步搶進這個OPEC第2大產油國,投入幾十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產量翻倍,達到每日50萬桶。
路透社報導,雖然部分國際石油巨擘正逐步撤出伊拉克,中國的獨立石油公司卻逆勢而行,積極擴張在這個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第2大產油國的版圖,投入幾十億美元資金,在原本由中資國企主導的市場中開闢1條新路。根據4家中國石油公司高層估計,受惠於更有利的合約條件,這批規模較小、靈活度更高的企業,預計到2030年將把在伊拉克的原油產量翻倍,達到每日50萬桶。
對巴格達政府而言,這波中國民營石油企業的崛起,正值當局積極吸引國際資金,並承受外界要求加速油氣專案的壓力之際,格外引人注目。多位伊拉克能源官員透露,雖然在過去幾年,伊拉克石油部曾對中資勢力在油田的擴張曾有所保留,如今局勢正在悄然轉變。
對這些由中資國企資深老將帶領的小型獨立公司而言,伊拉克是1座開發中小型油田的寶庫,不僅開發成本低、速度快,且能搶下那些對大型西方企業或中國國企來說規模過小、不具經濟效益的項目。
由於中國國內的油氣產業長期由大型國營企業壟斷,這些小型獨立公司正複製中國重工業「走出去」的模式,把多餘產能和工程技術向海外輸出。過去幾家名不見經傳的公司,包括油石股份(Geo-Jade Petroleum)、聯合能源(United Energy Group)、中曼石油(Zhongman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Group)和安東油田服務(Anton Oilfield Services Group),去年一舉拿下伊拉克一半的探勘標案,迅速打響名號。
這些中小型石油公司的高層表示,隨著伊拉克政治局勢趨於穩定,投資環境改善,巴格達也急於吸引中資和西方企業參與開發。伊拉克希望到2029年,將產能提高超過一半,達到每日600萬桶。目前,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CNPC)就占伊拉克現有產量的一半以上,主要來自海法亞(Haifaya)、魯米拉(Rumaila)和西古爾納1號(West Qurna 1)等大型油田。
伊拉克政府於1年前將油氣合約模式由固定費用改為利潤分享制,以彌補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和殼牌(Shell)等國際石油巨擘撤資後所留下的空缺,加速開發進程。這項政策調整也成為吸引中國中小型石油企業湧入的關鍵誘因。相比中國大型國企或對中東投資較為保守的西方企業,這些獨立公司更加靈活、敢於承擔風險,成為伊拉克新1波石油開發的重要推手。
巴士拉石油(Basra Oil)公司高層阿卜杜拉米爾(Ali Abdulameer)指出,中國企業不僅提供具吸引力的融資條件,還能用中國勞工及設備來顯著壓低成本,願意以較低的利潤換取長期合約。他說:「這些公司執行專案迅速、時程掌控嚴謹,對高風險環境的適應力也很強。相較之下,與中國企業合作通常比西方公司簡單許多。」
中國石油企業高層則透露,他們平均只需2年到3年就能完成1座油田的開發,遠快於西方企業動輒5年到10年的進度。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