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提「民進黨本質是愛、和平、非暴力」是十講最動人之處!賴寇蒂讚「解開外省心底癥結」:這層包容性是台灣社會真正競爭力
總統賴清德「團結國家十講」目前已舉行四場,主題從國家、團結、憲政體制,一直到國防,目的就是要團結台灣民眾,一同抵禦來自中共的威脅。對此,統戰語言心理學研究者賴寇蒂指出,在這幾場演講中,最打動她的,是「民進黨的本質是愛、和平、非暴力」。
賴寇蒂昨(2日)晚間於臉書發文指出,賴清德國家團結十講進行至今,最令人印象深刻、最打動她的地方,是第二講的「團結」中的一小段內容,「民進黨的本質是愛、和平、非暴力」。她說明,賴清德在演講中描述了民進黨創黨前輩過去是怎麼思考、設計台灣政策,即使遭到迫害從未要求「血債血還」,「這一句話,對於在外省族群中成長的我來說,實有突然雷擊之感」。
賴寇蒂指出,從她記事以來,「民進黨」長年遭舊媒體形塑為暴力抗爭的黨派,「這個形象因此在外省族群心中,已成一種固化的印象」。不過,賴寇蒂表示,今日重新檢視歷史,會發現過去民進黨衝撞的是「威權體制」,他的對象是當時的威權政府,在執政時期從來沒有去大規模無差別的迫害人民。
「反而是現在的國民黨,過去才在執政時曾壓迫台灣的老百姓」,賴寇蒂批評,甚至到了今日,國民黨連過世的黨員都不放過,還要偽造他們的簽名來收集罷免連署書。賴寇蒂表示,很多外省族群心裡都知道「國家威權」的厲害,不宣諸於口,但心理常有一種陰影,恐懼民進黨執政,認為民進黨執政會對外省族群這個群體究責。
賴寇蒂指出,當民進黨說「轉型正義」,外省族群的心裡會揪一下,政府要調整退休軍公教年金,他們就會認為是「被針對」,「但是他們忘記了,其實前總統馬英九時期就開始年金刪減,這是國家政策,還有所謂的軍公教也並非外省族群專屬」。
賴寇蒂說道,「這些事情和心結,我認為是執政黨要了解,要解開」。她表示,賴清德講的「愛、和平、非暴力」不追究,這是演講其中的一小段,「但卻無意中解開了一個我幾乎都要忘記的外省文化心底癥結」。
賴寇蒂認為,「愛、和平、非暴力」事實上就是台灣人民的本色,「台灣人真正的本性不是對立,而是包容、溫柔、願意為他人著想」。她說道,「喜歡請人吃東西、願意為人指路、提醒你撿起遺落物……這些生活細節正是台灣社會最穩固的底色」。
賴寇蒂表示,公民罷團對於「正藍轉綠」的轉向者,幾乎總是給予溫暖的擁抱和肯定,「這一層包容性,其實才是台灣社會真正的競爭力,也是未來論述中最應該被強調的資產」。
(圖片來源:總統府)
顯示全部
留言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