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歸根到蝶舞林間 林業署新竹分署攜手新唐科技保育瀕危大紫蛺蝶
▲新唐科技推動「再現蝶影—守護大紫蛺蝶美麗家園」專案,串聯公私協力投入保育,專案內容已公開於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自然碳匯與生物多樣性專案媒合平台」供民眾查閱。(圖/林業署新竹分署提供)
【勁報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新唐科技8月25日舉辦「大紫蛺蝶保育行動」生態講座,邀請台灣蝴蝶保育學會榮譽理事長張榮華,以「台灣蝴蝶資源與保育現況—大紫蛺蝶篇」為題,深入介紹台灣保育類蝴蝶的棲地環境與保育挑戰。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夏榮生分署長率同仁、新竹縣五峰鄉白蘭部落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許安霖及總幹事周錦貴共同參與,開啟政府、企業、民間與在地原住民文化及生態保育交流契機。兩位部落代表的參與,展現地方對蝶類保育的關注,也為未來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奠定基礎。新唐科技員工包括現場及線上高達1000人參與,展現企業對生態及原鄉在地的關注與用心。
▲新唐科技8月25日於竹北舉辦「大紫蛺蝶篇」講座,邀請臺灣蝴蝶保育學會榮譽理事長張榮華分享保育現況,凝聚跨域合作,現場與線上同仁熱烈參與。(圖/林業署新竹分署提供)
大紫蛺蝶為臺灣原生瀕臨絕種保育類蝶種,其對棲地條件高度敏感,幼蟲依賴沙朴樹葉為食,並於落葉堆中越冬,因對特定微棲地之依賴性,所以族群稀少;近年受棲地破碎化、氣候變遷與土地利用變化等因素威脅,族群存續面臨嚴峻挑戰。
▲大紫蛺蝶並不依賴一般蝶類常見的蜜源,而是偏好腐熟果實、殼斗科樹液及動物排遺等資源,因此營造多樣化棲地,是復育此瀕危蝶種的重要關鍵。(圖/台灣蝴蝶保育學會、林業署新竹分署提供)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係中央林業及保育主管機關,除邀集相關領域專家學者擬定「大紫蛺蝶瀕危物種保育行動計畫」,進行各面向的保育行動策略規劃,並在號召企業參與「自然碳匯與生物多樣性專案媒合平臺」中,由新竹分署推出「再現蝶影—守護大紫蛺蝶美麗家園」ESG保育專案,媒合長期於白蘭部落執行族群監測與棲地調查之社團法人台灣蝴蝶保育學會,以五峰鄉白蘭部落為核心,並在相關學者協力下,運用無人機航拍技術建立朴樹分布資料;同時推動部落居民培力,投入朴樹巡護與性狀調查,期望讓在地居民參與並成為生態守護的關鍵力量,並逐步擴展至環境教育與社區保育行動。該專案獲得新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共鳴,大家攜手為打造白蘭部落及五峰山區為大紫蛺蝶永續保育之示範場域與指標據點而努力。
▲大紫蛺蝶幼蟲具獨特越冬習性,會潛伏於沙朴落葉堆度過寒冬,蝶會志工不畏高山低溫與險峻地形,持續進行冬季幼蟲監測(依法核准調查,請勿仿效)。(圖/林業署新竹分署提供)
蝶會榮譽理事長張榮華在講座中,帶領大家認識珍稀蝶類,並介紹蝶類的演化、生活史與保育危機,特別聚焦於新竹原鄉的大紫蛺蝶研究。他提及志工夥伴調查過程的挑戰,例如在寒冷且地形陡峭的山區尋覓寄主沙朴、逐片翻查落葉以尋找越冬幼蟲,並進行測量與資料蒐集。這些數據成為後續棲地保育與教育推廣的重要依據,也讓參與者更深刻理解保育工作的艱辛與價值。
▲新唐科技鼓勵員工參與部落生態導覽,在耆老解說中體驗泰雅、賽夏交融的文化與土地記憶。(圖/林業署新竹分署提供)
新唐科技表示:「新唐7月間已帶領員工進行戶外生態踏查活動,初略體驗原鄉的生態環境與文化。透過這次講座,同仁對大紫蛺蝶的生態與保育挑戰有了更深體認。未來新唐會以其在科技上的專業,為瀕危物種保育提供助力,推動更多以實證為基礎的保育實踐,讓生物多樣性在地扎根、永續發展。」
▲新唐科技攜手蝶會志工於五峰白蘭部落舉辦野地觀察,帶領企業同仁參與環境教育與責任消費,展現企業支持社區共生及生物多樣性保育的實際行動承諾。(圖/林業署新竹分署提供)
林業署新竹分署分署長夏榮生指出,推動大紫蛺蝶保育的關鍵,在於整合企業科技、學術研究、志工能量與部落社區等多元資源。唯有透過長期經營與信任建立,方能實現生物多樣性保育與在地發展的協力共好。此次新唐科技投入企業力量,不僅展現企業實踐ESG理念的高度承諾,也為山林蝶類保育開啟嶄新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