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二個爸媽 慈大校園內的慈祥感動
將家人的溫暖陪伴感、帶進校園,慈濟教育志業,從護專創校開始,就有由志工成立的懿德母姊會,到後來男性加入、成為慈誠懿德會。這群志工、每個月一天、聚集在慈濟大學,陪伴學生用餐、關心生活近況。特殊制度、一執行就是30多年,如今有上千位志工,依然自己出錢出力,堅守和孩子之間、每個月相聚的承諾。
開著進口車,到處做環保,是許多人對台南慈濟志工、周黃秋香的印象。但她不只對環保堅持不懈,慈濟大學慈懿會,也從不缺席,從台南到花蓮、要繞半個台灣,她持續30年。
「掌聲更為熱烈。」
慈濟志工 周黃秋香:「我就是自己 夜間部沒畢業,還有國語也不太會講,現在來都要講國語,就一半國語 一半台語,不過我們的愛 是真誠的愛,做就一直做 一直做。」
30多年前,從慈濟護專成立開始,就將志工導入校園,扮演輔佐角色,在生活、心靈等面向深入陪伴,成為教育史上的創舉。
慈濟大學校長 劉怡均:「慈濟大學的特殊三軌輔導制度,那我們有導師 有心理諮商師,那還有慈誠懿德爸爸媽媽,到目前為止 大概有1300位的,慈誠懿德爸爸媽媽 ,合校之後 每10位的學生,會有1位的慈誠爸爸,和2位的懿德媽媽。」
全台上千位志工,每個月舟車勞頓到花蓮,只為陪伴孩子、一天午餐時光,感恩他們付出,9號在台北關渡靜思堂,頒發10年、20年、30年感恩獎牌。
慈濟志工 黃朱文姣:「我現在領20年,或許到了我80歲的時候,我領了30年,那這些年次 或者說承擔幾年,對我來講 是不重要,它帶給我的 是覺得說,我的心不老 然後,我願意終身學習,跟著孩子學習。」
慈濟志工 甘清文:「(從)台中(出發) 我 不會啦,有心就不難,4個鐘頭就到花蓮了,(擔任慈誠)進入第3屆了,第3屆現在還法喜滿滿,期許是坐一望二 ,當然 心想事成看能達到20年,20年達成了 30年。」
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 王本榮:「本身就是第一屆的慈誠爸爸,所以現在學生也都是,已經是教授 副教授,所以其實也跟,慈誠懿德爸爸媽媽共同分享,我們一路上每個月都來,我們投入很多 教育的根很苦,但是我們看到學生的成果,成果 果實 非常非常地甜美。」
不是自己孩子,卻能視如己出,更以加倍的愛關懷,希望學子異鄉求學,能有家的感覺。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