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ASUS VivoWatch 6 AERO - 市面最平價的醫材認證血壓手環?
智慧手錶這領域實在是太捲了,千元以下有小米手環,千元以上有眾多智慧手錶,而萬元以上又有更多更智慧更專業的智慧手錶。華碩想切入智慧穿戴的話還能往哪呢?華碩給出的答案卷是健康與醫療,一條與其他人不一樣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下,華碩端出的是一支有著心率、血氧,和許多長輩所需的血壓和 ECG 的智慧「手環」。而這樣血壓與 ECG 的規格,華碩將它的售價壓在了定價 $6,290。
是呀,不便宜,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又挺便宜且值得的,怎麼說?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開箱 - ASUS VivoWatch 6 AERO
純黑的外盒,讓我想起了 Zenfone 3 那經典的包裝。
打開盒裝後,即可看到華碩 VivoWatch 6 AERO 靜靜的躺在中央。
配件一覽,有著 VivoWatch 6 AERO 本體、奶茶色替換錶帶、USB-A 特規磁吸充電線和說明書。
看到手環本身,整體設計與一般常見的手環相當的不同,底部這個顯眼的圓環是手環的 ECG 和 PPG 感應元件。華碩用了一個濺鍍塗層工藝,將金屬塗在玻璃錶面上,達成無縫的過渡。雖然視覺上還是很突兀,但相比上一代那凸起又顯眼的設計,我覺得這樣的做法已經進步了許多。
之所以會有這個顯眼的感應器,就是為了血壓和心電圖的量測。官方說法是手指端的血管更容易量測,可以有更穩定的訊號。
相比市面上的手環,華碩 VivoWatch 6 AERO 的 1.1 吋的 AMOLED 螢幕占比並不優秀,但透過適當的主題設計,螢幕和邊框之間其實並不明顯,會錯以為整塊都是螢幕。也因此儘管螢幕本身相比上代並沒有顯著變化,但觀感上,相比上代要好非常多。
背面可見另一組 ECG 和 PPG 感測器,以及磁吸充電接口。
側面看,其實華碩 VivoWatch 6 AERO 挺厚的,約有 2/3 的一元硬幣直徑厚。但由於手環和錶帶只有 28g,負擔不大。
拿下錶帶後,可以看到華碩留下的驚喜,是許久不見的 Made in Taiwan。
換上另一個顏色的錶帶後,VivoWatch 6 AERO 又有了不一樣的樣貌。
身為 Made in Taiwan 且在台灣開發的手錶,一大優勢就是懂台灣人的需求。發票載具條碼直接內建在手環內,可快速開啟。
除了心率、血氧、血壓和 ECG,鬧鐘、碼表等工具也有內建。
也能夠控制手機音樂的播放,其他還有拍照快門遙控器等等我就不一一贅述了。
軟體 - ASUS HealthConnect
看完了外觀,我們來看 ASUS VivoWatch 的軟體 - HealthConnect。該軟體沒有太多花俏功能,所有功能都能夠在預期的地方找到,很不錯。一進入主頁就可以看到當天的紀錄,如血壓、ECG 和睡眠資料等,還可以自定義順序。此外,於設定頁面還可以設置資料與 Google Health Connect、Google Fit 和 Strava 等常用軟體同步。
App 中可以設定錶面、手環的 App 排序、手機通知的過濾和量測設定等。但可惜的是,量測提醒似乎沒有在 VivoWatch 6 AERO 上啟用,不能定時於手環以震動提醒測量較為可惜。
考慮到這支手環的受眾可能是年輕人為長輩準備的,App 中可以設定紀錄的分享,將該手環的量測數據分享至另一個帳號,方便家人追蹤。
VivoWatch 6 AERO 總共支援心率、血氧、壓力、步數、血壓和 ECG 的量測,其中壓力是透過 HRV 計算得到,而血壓還分為較為精確的血壓和脈波指數測量,這部分稍後細說。
睡眠部分也有詳細數據,尤其睡覺時還可以打開鼾聲紀錄,對於有打呼困擾的人來說,能夠幫助理解自身的睡眠狀況。
血壓與心電圖 - ASUS VivoWatch 6 AERO
這邊重點來提血壓量測的部分,相信許多人對這款手環有興趣應該就是為了血壓量測而來的。畢竟相比血壓計這麼大一台,一支手環就能測血壓是多麼的吸引人。但血壓量測這件事其實有點複雜,首先 ASUS VivoWatch 6 AERO 並不是真的測量血壓。
血壓,字面上有壓力,然而一支只靠光學和微電感應器的手環當然無法直接測得,華碩是透過 ECG 微電感應器和 PPG 光學心率感應器,測量心臟電極和 PPG 手上脈搏之間的時間差,推算得出的。簡單來說,這個血壓是「算」出來的。由於每個人的身體條件不同,目前還沒有直接換算的公式,因此需要針對每個人的數據,以機器學習或是 AI 進行校準。所以要使用血壓量測,就必須每隔一段時間使用真正的血壓計量測校正,並時常測量才能得到比較精確的數值。
這產生了幾個注意事項:
1. 你還是得有血壓計
2. 需要時常以血壓計校正(每四週)
3. 不能做為醫療診斷使用
以上的資訊華碩其實都有在各個欄位的說明欄清楚說明,不會讓人搞不懂各個量測數據對應的意義是什麼,很不錯。儘管血壓量測需要時常的量測和校正,我認為 VivoWatch 6 AERO 仍有其價值存在,因為它讓量血壓這件事變得更簡單和方便,儘管精確度相比血壓計有些落差,但做為長時間的參考用途,有總比沒有好。除了有軟體醫材的血壓,華碩也有提供只使用 PPG 數據估計的血壓,叫做脈波指數。但脈波指數由於只依靠手腕上的 PPG 光電傳感器測量,再透過 AI 暴力預測,精確度不高,建議看看就好。
除了血壓,VivoWatch 6 AERO 另一個特點 - 心電圖 ECG。目前市面上支援心電圖量測的手環 / 手錶都要 1 萬台幣起跳,而 VivoWatch 6 AERO 這支不到萬元等級的手環也有支援,應該是目前最便宜能夠量測 ECG 和血壓的穿戴裝置了。雖然價格優勢很不錯,但實際量測時,我發現 VivoWatch 6 AERO 蠻容易受雜訊影響的,手放的位置稍微不準就會出現波形的偏移。相比售價一萬五的競品手錶,訊號沒有那麼穩定。反應到量測的結果圖上,可以看到競品的波形較為穩定,應該有濾雜訊的算法介入;相對的 VivoWatch 的波形更偏向原始訊號。至於何者比較好?我不是醫生我也不知道。但我覺得或許可以加入一個檢查機制,當訊號穩定後才開始測量,或許可以提高 ECG 結果圖的品質。
運動 - ASUS VivoWatch 6 AERO
最後來提運動,畢竟現今社會不少人買了穿戴式裝置後為的就是順便紀錄運動時的表現。ASUS VivoWatch 6 AERO 提供的運動有跑步、自行車、游泳、瑜伽、健走、核心、舞蹈和健身,結束。搭配 5ATM 防水和手環本身的 GPS 定位,一些常見的運動都有包含到。不過,從這邊可以看到運動並非華碩 VivoWatch 主打的項目,畢竟支援的運動種類並不多,此外還有另一個問題 - 準確度。
為了測試 ASUS VivoWatch 6 AERO 運動時的心率準確度,我將它服貼且穩固地配戴於左手,同時以自行車碼表和胸前心跳帶 HRM-Dual 做為對照組以河濱公園騎自行車來進行測試。心跳帶是一個配戴在胸前,直接透過電極直接測量心臟發出的電信號來測量心率的感測器,可以把它當做非常準確的 Ground truth。從下面的圖可以看到,不僅最大心率遠低於心跳帶,甚至連趨勢也不同,這兩組數據是同一時間分別透過 ASUS VivoWatch 6 AERO 和 HRM-Dual 心跳帶測得的,測量前有確保兩者正確的配戴。會出現這樣的狀況,應該就是華碩沒有針對個別運動去做心率量測演算法的優化。由於手環配戴於手上,而心率又是透過 PPG 光電感應器量測,很容易受到肌肉運動、路面顛簸等等的雜訊給影響,如果沒有正確的濾波就會導致 PPG 量測的不是心率,而是這些訊號更強烈的雜訊。
心得 - ASUS VivoWatch 6 AERO
從以上與軟體演算法有關的測試結果不難看出,ASUS VivoWatch 6 AERO 在演算法,特別是濾雜訊部分其實並不是特別強。而華碩對於這個弱點的克服方式也很有趣,那就是為它在正面加上一個額外的 PPG 模組,搭配 ECG 一同使用。藉由手指指尖豐富的微血管,來獲得更準確可靠的感應器數據。這樣的好處在於不用擔心雜訊濾除算法的好壞和可靠度,能更準確的量測心率。但缺點也很明顯,這樣正面的感應器需要使用者「主動」測量。而對於背景量測時的數據,就容易受到先前提到的雜訊影響。
使用了一段時間以後,我認為 ASUS VivoWatch 6 AERO 的定位其實蠻明確的,就是專為需要血壓和 ECG 的使用者設計,而這個族群又很高機率正好是長輩們。那從這個角度來看,許多設計都合理了起來,例如缺少 VivoWatch 6 的一卡通功能,是因長輩多半持有敬老卡;運動選項較少,也因其核心並非運動追蹤;至於 $6,290 的定價,若非衝著血壓與 ECG 功能而來,消費者在同價位確實有更多智慧手錶可選,反之,這就是目前要入門血壓和心電圖最划算的選擇。
從健康這個角度來切入的話,手環的好與壞更多的是看操作的便利和底層測量的穩固。至少在易用方面,ASUS VivoWatch 6 AERO 是不錯的,需要量血壓時只要抬手、左滑切到血壓面板、食指對準感測器按下去,30 秒後你就完成了血壓的量測,這樣的步驟算是蠻精簡的。更令人滿意的是,實際續航力可達一週左右,大幅降低了電量焦慮。只可惜受限於 1.1 吋的螢幕,UI 和字體部分對於長輩可能要看可能有些吃力,在血壓和 ECG 以外的功能可能比較難掌握。但反正看數據部分 app 都能負責,且也有雲端可以同步數據到家人的裝置上,其餘功能也不常需要主動呼出,使用起來算是簡單的。總結來說,ASUS VivoWatch 6 AERO 定價 $6,290,雖然不便宜,但考量到它是目前市場上,能同時量測血壓和 ECG,並取得臺灣醫療器材軟體認證的穿戴裝置中,價格最親民的選擇。我相信,它在這個市場中,仍擁有難以取代的獨特價值。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