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颱風過後不要買中南部的養殖魚?因太陽能板漏出粉液非常毒?不實說法!專家詳解
網傳「颱風過後、請不要買中南部的養殖魚」、「因為太陽能板破了漏出的粉液、非常毒」的訊息。MyGoPen 實際詢問專家,前弘光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副教授段柔勇表示,太陽能板基本上整個都是固體,內部也沒有液體存在,不可能因天災損壞掉入水中就溶出有毒液體;能源署過去也曾經闢謠,太陽能板的主要材料為無毒的矽,不會溶解或滲出液體、不會造成土地或水源汙染。傳言為錯誤訊息。
颱風過後不要買中南部的養殖魚?因太陽能板漏出粉液非常毒?
原始謠傳版本:
颱風過後、請不要買中南部的養殖魚、因為太陽能版被颱風吹壞掉到魚池、因為太陽能板破了漏出的粉液、非常毒!
因為魚吃了毒、可能就被撈起、送到市場、假如人吃了、後果難以想像⋯⋯
並在社群平台和通訊軟體流傳:
查證解釋:
太陽能板的構造為何?若損壞會漏出粉液非常毒?
(一)MyGoPen 致電詢問前弘光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副教授段柔勇,段柔勇表示,太陽能板主要由鋁框、玻璃、EVA 膜等組成,板面上方會有玻璃覆蓋,底部則有白色塑膠背板,一般來說,這些都是物理性的,沒這麼容易溶解。
至於太陽能板如果因為天災出現破損,是否會有粉液等有毒液體釋出,段柔勇表示,太陽能板基本上整個都是固體,內部也沒有液體存在,所以不可能因為破損掉進水中就溶出有毒液體。不過段柔勇也補充,如果太陽能板「長期浸在水中」,才會有很微量的銅等金屬離子會釋放出來,但釋放量非常低,而且必須是長期泡在水中才會釋出。
由於台灣屬於海島型國家,難免會有季節性風災,過去就曾有太陽能板業者,將太陽能板進行長達 7 天的浸泡測試,針對泡過模組的水進行取樣並檢驗,結果發現 8 大重金屬(如砷、汞、鎘)及一般金屬與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等共 25 項檢測皆通過,水質並未受影響。
(二)經濟部能源署官網有針對民眾的常見問題進行解釋,包括石油及天然氣、電力、節能、光電、地熱、風力等六大項,其中光電的部分就有提到,太陽能板主要材料為無毒的矽,不會溶解或滲出液體、不會造成土地或水源汙染。
此外,能源署 2018 年就曾發布〈太陽光電無毒害 綠能環境融合共創多贏〉新聞稿闢謠,文中指出太陽光電模組主要由太陽能電池組成,而太陽能電池的主要材料為矽,並無毒性,外部以玻璃及鋁框緊密封裝,並不會自行溶解或滲出液體造成汙染。
(三)根據《PanSci泛科學》2022 年〈太陽能光電板就是一大堆曝曬在外的電池、會污染土壤與水質?關於太陽能板的迷思全破解〉一文,一般人對傳統電池的既定印象是含有毒性電解液,擔心會洩漏出化學物質,但太陽能板並非如此;其實太陽能板和半導體更相近,是由矽半導體構成,再接通導線將太陽能光電效應(Photovoltaic effect)產生的電流,連接到電網加以運用。
那如果遇到颱風,太陽能板碎裂掉到水中會怎麼樣?元晶太陽能經理黎致成表示,他們將板子曝露在高溫高濕的環境長達 3,000 小時,模擬在大自然環境中的加速老化,再把它擊破投入水中,模仿外力的破壞,七天後進行檢測,發現水質依然符合飲用水標準。
結論
太陽能板有別於傳統電池,內部並沒有液體,不會因為損壞掉入水中而洩漏或溶出有毒液體,甚至影響到養殖魚,傳言說法為錯誤訊息。
專家諮詢:
前弘光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副教授 - 段柔勇
資料來源:
經濟部能源署 - 光電
經濟部能源署 - 太陽光電無毒害 綠能環境融合共創多贏
PanSci泛科學 - 太陽能光電板就是一大堆曝曬在外的電池、會污染土壤與水質?關於太陽能板的迷思全破解
顯示全部
留言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