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双子「四維街一號」日譯本發表 對談角田光代滿座
(中央社記者戴雅真東京23日專電)以「臺灣漫遊錄」外譯本分別榮獲日本翻譯大賞首獎、美國國家圖書獎翻譯文學大獎的台灣作家楊双子,近期在日本推出新作「四維街一號」日譯本,今天與直木獎得主角田光代對談,現場讀者滿座,針對百合文學、多民族飲食文化熱烈討論。
文化部駐日台灣文化中心與紀伊國屋書店合作,邀請楊双子與以「對岸的她」榮獲2005年直木獎的日本作家角田光代,以「在台灣、在日本,持續書寫故事」為題舉辦對談。駐日文化中心表示,這次活動透過線上報名,短短16分鐘內、60個名額即告額滿,展現兩位作家的高人氣。
由三浦裕子翻譯楊双子小說「臺灣漫遊錄」的「台灣漫遊鐵道的兩人」,去年5月獲得第10屆日本翻譯大賞,是台灣文學作品首次獲得日本翻譯大賞首獎。三浦裕子以及「太台本屋」代表黃碧君今天與會,特別擔任口譯。
角田光代表示,當初在書店看到「台灣漫遊鐵道的兩人」書腰上的介紹,類似「這是關於吃美食的女性的故事」,感覺很輕鬆,但一讀下去,卻發現逐漸深入到非常深刻的主題,而且朝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向展開,讓她在閱讀過程中驚訝連連。作品太過精彩,之後聽聞斬獲了很多獎項,讓她覺得「果然如此」,今天能夠見到作者本人,真的感到非常高興。
角田也提問,在日本一提到「百合小說」,往往會被定義成非常狹窄的印象,就是女性之間的戀愛,讀者群很容易被限制。日本文學對於小說的分類非常細,例如「純文學」和「娛樂小說」就有區別,此外還有「輕小說」等。因此她在讀完「台灣漫遊鐵道的兩人」後,不禁思考「這樣沒問題嗎?會不會讓讀者群被限制」。
楊双子回應,在台灣,歷史小說這個類型的發展相對薄弱,沒有形成一個固定的套路,正因如此,書寫歷史小說反而有機會去打破既有的框架,百合小說也是類似的情況。
楊双子表示,對台灣讀者來說,「百合小說」是一個相對新穎的概念,許多人並不完全理解它與「女同志小說」有何不同。因此,百合小說在台灣也成為一種可以跨類型、加入其他元素的創作空間。
她表示,在她之前,台灣並沒有「歷史百合小說」。「花開時節」在2017年出版時,讀者更多是從歷史小說的角度來討論。直到她發表第2本作品之後,才逐漸有人開始提到「百合」的概念。到了2020年出版「臺灣漫遊錄」,銷量比前兩本更好,能見度隨之提升,才漸漸讓更多人理解到,這裡面不僅有歷史元素,也包含百合的元素,於是才真正有了「歷史百合小說」的說法。
兩人也就「四維街一號」書中的美食描繪展開討論。楊双子笑說,「很多人說不能在半夜看我的書」。
角田對台灣四處都是美食留下深刻印象。她分享一則趣事說,有一次受邀到台灣參加書展,編輯帶著她到處走,她問說,「台灣料理已經那麼好吃了,應該不需要吉野家、迴轉壽司這些日本的大型連鎖店吧?」對方回答,「可能有人去日本旅遊時吃過,回台灣之後也想要再去吃啊」,讓她恍然大悟,感覺發言輕率了,趕緊說抱歉。
「四維街一號」日譯本由三浦裕子操刀,中央公論新社出版,描繪4名女碩士生與女房東在日式老屋共同生活的日常,並交織呈現百年台灣歷史。(編輯:唐聲揚)114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