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政府獲英特爾10%股權份 引發裙帶資本主義擔憂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半導體巨頭英特爾與美國特朗普政府達成協議,美國政府將獲得英特爾10%股份,觀察人士認為這開啟了美國產業政策從“補貼”到“持股”轉向的歷史新階段。
8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媒上表示,美國沒有支付任何費用就獲得了這些目前價值約110億美元股份。
英特爾隨後正式宣布,已經與特朗普政府達成協議。美國政府將對其股權投資89億美元。美國政府將按每股20.47美元認購4.333億股英特爾股票;加上英特爾迄今已獲得的22億美元美國《芯片法案》撥款,總投資額達到111億美元。這筆交易讓美國政府成為英特爾的最大股東。
美國政府持有此類大公司的股份並不常見,但這符合特朗普在第二個任期內多次直接干預自由市場的趨勢。
此前,芯片制造商英偉達(Nvidia)和超微(AMD)已同意將其在中國銷售額的約15%上繳美國政府。另一個例子是美國鋼鐵公司(US Steel)被日本新日鐵(Nippon Steel)收購,美國政府因此獲得了所謂的“黃金股”。這讓美國政府擁有了否決美國鋼鐵公司決策的權力,並允許其任命一名董事。
此外,美國政府上個月宣布,已成為該國唯一運營中的稀土礦企業——MP材料公司(MP Materials)——的最大股東。
“英特爾不僅僅是一家公司”
“特朗普政府正在嘗試擴大美國政府干預私營部門的邊界,並不斷試探極限。”新美國安全中心高級研究員傑弗裡·格爾茨(Geoffrey Gertz)對德國之聲表示。
他認為,這些舉措“很不尋常”。過去政府通常通過政策刺激整個行業,而特朗普更傾向於直接點名具體公司。“他們是在與單個企業簽訂一次性協議。這與制定覆蓋全行業的產業政策標准或指南有很大不同。”
不過,特朗普的方式也得到不少支持,尤其是在半導體、稀土等與中國競爭密切相關的戰略性行業。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更新美國創新計劃”主任蘇賈伊·希瓦庫馬爾(Sujai Shivakumar)表示,全球半導體產業本身就不是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因為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給予了巨額政府支持。
“英特爾不僅僅是一家公司。我認為投資的決定值得肯定。”他對德國之聲說。“這種產業政策已經成為發達經濟體的常態。如果美國繼續堅持完全自由市場的神話,就有可能在本世紀最具戰略意義的產業上喪失主動權。”
陷入困境的英特爾公司
英特爾近年來銷售和利潤表現疲弱。該公司在為客戶制造最先進半導體方面不敵台積電(TSMC),在人工智能數據芯片市場也被英偉達佔據主導。同時,公司收入增長乏力,股價大幅下跌。
拜登政府在2022年推出了《芯片法案》(CHIPS Act),並獲得兩黨支持。該法案為英特爾、台積電和三星等公司提供大量補助,以推動在美國本土的生產。考慮到三星來自韓國、台積電來自台灣,英特爾是最有可能在美國實現先進芯片量產的企業。
不過,特朗普對《芯片法案》持批評態度。本月早些時候,他甚至呼籲英特爾首席執行官陳立武(Lip-Bu Tan)辭職。但在與陳會面後,特朗普態度轉變,推動投資計劃加速。
希瓦庫馬爾認為,英特爾是美國唯一有希望在先進芯片制造上重奪領先地位的本土公司,其潛力足以讓政府出手干預。“它需要商業需求來維持生存,同時也需要生存能力來確保需求。這是一個死循環。除非出現強烈信號證明它能擺脫困境,否則它會一直原地打轉。”
裙帶資本主義風險
彭博社報道稱,這筆交易涉及美國政府以股份交換英特爾從《芯片法案》獲得的部分補助。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代表政府談判。他在接受CNBC采訪時說,美國應該“從中獲益”。他還補充說:“這正是特朗普的觀點:‘為什麼我們要給一家市值1000億美元的公司發放這種資金?’”
但是,這筆交易讓特朗普政府日益強硬的企業干預手法引發更多擔憂。
“裙帶資本主義的風險確實存在。”格爾茨警告說。“這種情況下,競爭和長期創新可能被削弱。少數受寵的公司可能會因為有國家保護而變得懶惰。”
希瓦庫馬爾則強調關鍵在於平衡。“不是說我們應該無限制撒錢,但也不能把一切都交給市場。需要一種平衡的、聰明的產業政策,幫助企業恢復客戶、投資人和供應商的信心。”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