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維和:中國或參與 德國陷爭議
(德國之聲中文網) 據《星期日世界報》援引與中國政府圈子有聯系的外交消息人士報道,中國可能願意參與未來的烏克蘭維和部隊。不過,外交官們也強調,北京的前提是維和部隊必須在聯合國(UN)授權下部署。
這一來自北京的提議在布魯塞爾引發了不同的反響。一方面,吸納中國等“全球南方”國家的參與,可能會提高外國軍隊部署在烏克蘭以監督和平的接受度。但一位熟悉布魯塞爾當前磋商的高級歐盟外交官指出,也存在風險,“中國可能主要想在烏克蘭進行間諜活動,並且在沖突發生時,它不會采取中立立場,而是明確地采取親俄羅斯立場。”
德國國內的“幽靈辯論”
隨著俄烏和談可能帶來一個穩固和平的希望,德國國內的爭論卻已提前開始。德國政治家們正連日爭論一個目前尚無需做出決定的問題:如果俄羅斯和烏克蘭達成協議,德國是否也應該派遣士兵加入可能組建的維和部隊?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聲稱只有在事先獲得安全保障的情況下,才有可能與普京展開對話。這可能意味著一支由國際社會組建的部隊將駐扎在烏克蘭,監督不再發生新的戰鬥。
若真如此,德國幾乎不可能缺席。特別是德國總理梅爾茨最近一直強調,德國要在國際沖突中發出強有力的聲音。這與美國副總統萬斯(J. D. Vance)在福克斯新聞(Fox News)的表態相呼應。萬斯表示:“歐洲人將不得不承擔大部分負擔。這是他們的歐洲大陸,他們的安全。”在被問及烏克蘭的開支時,萬斯說:“我不認為我們應該承擔這個負擔。”
然而,這項計劃的不確定性也體現在莫斯科的反應上。俄羅斯外交部長塞爾蓋·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周四表示,部署歐洲軍隊作為西方安全保障的一部分是“完全不可接受的”。拉夫羅夫稱這是一種“對烏克蘭部分地區的外國干預”,對於俄羅斯來說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烏克蘭贊成在“中立地點”舉行會晤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則拒絕接受中國的安全保障,理由是北京並未幫助基輔結束戰爭,反而向俄羅斯提供了無人機。澤連斯基補充說,他希望與普京和特朗普之間舉行的可能的三方會晤能夠在瑞士、奧地利或土耳其舉行。並補充說,考慮到布達佩斯和莫斯科政府之間的密切關系,選擇匈牙利作為會晤地點“並不容易”。烏克蘭贊成在“中立地點”舉行會晤。
在是否參與烏克蘭維和任務問題上,德國國內的民意也對此存疑。由民意調查機構Civey為“web.de”網站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1%的受訪者反對德國參與烏克蘭的維和任務,僅有36%的人認為這是正確的做法。
德國執政聯盟的伙伴,社會民主黨(SPD)也對倉促的計劃發出警告。社民黨主席克林拜爾(Lars Klingbeil)對德國電視台Sat.1表示,如果能進入認真對話的階段是好事,烏克蘭當然需要不再受到攻擊的安全保障。但他也指出:“首先,烏克蘭需要一支強大的軍隊。之後我們再看還能做些什麼。但德國士兵是否參與,目前還不是一個需要討論的問題。”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