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Uber Eats打進好市多幕後|一樁合作案談3年,上百次測試克服兩大困難,對方才點頭

數位時代

更新於 09月19日03:32 • 發布於 09月19日03:31

登台即將邁入十年的Uber Eats,在外送競爭白熱化下,積極開發合作店家,豐富平台品項,近期更打入好市多,壯大生鮮版圖,以差異化服務避開價格戰陷阱。

打開應用程式Uber Eats,輸入地址,眼前瞬間展開一座城市的味覺地圖,從米其林小吃到巷口鹽酥雞,選好下單後,就能坐等待食物或食材送達。對許多台灣人來說,這樣的生活,早已成為日常。

「我們在7月達到10億趟次里程碑!」Uber Eats台灣區總經理李佳穎上周接受本刊專訪時,興奮地宣布好消息。「全球僅有極少數市場能達到此成績,以每月單量來說,第一多是紐約,再來就是台北。」她語帶自豪。

Uber Eats明年即將邁入第10年,僅花10年就讓台灣站在世界之巔,李佳穎認為是來自台灣市場的3個特質:台灣消費者追求便利、外食文化豐富、機車密度高。李佳穎分析,台灣的超商密度僅次於韓國;人口跟澳洲相當,商家卻是澳洲四倍;加上台灣是世界上機車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提供有利於外送的環境。

納入好市多,拓展生鮮商機

10億趟次的背後是,「合作超過8萬家餐廳、突破1億個品項;累計上百萬名會員,每兩個顧客就有一人是會員;擁有超過8萬名外送員,是業界之最。」李佳穎細數十年之功強調,透過委外調查顯示,Uber Eats光是在2023年10月至2024年9月,就為商家創造超過155億元收入,並為台灣外送生態圈創造860億元經濟產值。

然而,李佳穎深知,品項豐富度是外送市場的決勝關鍵之一,即使已有8萬家合作餐廳,業務團隊仍必須不斷陌生開發,開拓店家。

台灣知名連鎖咖啡廳、CAFE!N行銷長李威就透露,Uber Eats在2020年主動找上門,希望豐富平台上的咖啡品牌。Uber Eats也協同店家一起解決外送過程痛點,譬如,為了維持即飲風味,一起精進包材,從容易外漏的杯蓋到全面封膜。在加入Uber Eats後,讓店面業績在疫情間仍能維持7成水準。

「Uber Eats是我們的好戰友!」李威認為加入外送系統,達到互補效果。在過去,早上到下午兩點是生意最好時段,加入外送則補足兩點後的空缺,同時又能將服務範圍拉到店面3到5公里之外。

接下來的十年,Uber Eats固守既有地盤外,更大野心藏在生鮮布局上。「餐廳外送已行之有年,經營生鮮市場(含雜貨)機會更大!」Uber Eats台灣即時零售總經理張佑欣認為。

事實上,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發布的最新2025年《外送大調查》也呼應張佑欣看法。調查顯示,用戶常外送的購買品項第一名是餐飲熟食,占比逾八成五,第二名的生鮮雜貨則約27%,雖跟第一名有很大差距,相較前一年度,則有4%成長。

6月底,Uber Eats宣布攜手好市多(Costco),完成大型量販店的「最後一塊拼圖」。

「好市多真的是Uber Eats投入生鮮外送4年多以來最複雜的合作。」張佑欣首度還原雙方結盟的歷程,早在2022年開始接洽,直到去年底才定案,歷時3年就是為了克服兩大困難, 一是首次採用「採買外送」,由外送員進賣場揀貨 ;其次,是 食安問題 。張佑欣透露,光是外送箱,就進行上百次測試,以確保熟食外送過程能通過微生物測試,「烤雞送到顧客手中還溫溫的。」他笑著說。

不拚價格戰,AI加強服務

除了與各大量販業者建立合作,Uber Eats也建置業內獨有、專為外送打造的超市「優市」,全方位滿足不同客群需求。李佳穎指出,優市主打少見的零食、特色飲料、高級海鮮等,以作為區隔,目前11家門市已達到損益兩平;今年前8月,生鮮業務也較去年成長兩成。張佑欣並預告,未來一到兩年,會將生鮮業務拓展到嬰兒用品及服裝。

然而,如何在併購富胖達(foodpanda,以下稱熊貓)失利後,還能克服對手不斷祭出的「價格戰」,成為Uber Eats最大挑戰。一名業內人士直言:「不打折扣戰是Uber Eats最大硬傷」。該人士觀察,熊貓比Uber Eats早4年進入台灣,市占比Uber Eats高,誘人的優惠也讓熊貓在中南部的使用度高於Uber Eats。

「我們曾與對手(指熊貓)淪為價格廝殺戰⋯⋯,但那就像無底洞,遂決定喊停。」李佳穎說,2019年Uber Eats推出會員制,比對手早了兩年。這一步棋證明「服務品質永遠勝過價格促銷」;而且由於會員具有黏著度,更有利於精準行銷,甚至方便導入AI。

Uber Eats確實也投入大量心力在AI運用,包括外送介面依飲食習慣客製化呈現、外送員的駕駛行為監控到改善餐廳菜單;也有超過七成訂單是使用智能客服,這些正來自數百個後台運作的AI模型。

李佳穎與團隊現在目標是在2030年時達成「Uber Eats Everyday」,亦即讓會員每月使用Uber Eats至少30次。原本寄望合併熊貓能更快達成,宣告破局後,「現在我們就多花點時間而已。」李佳穎說得篤定,她深信,Uber Eats下一個10億趟次,已經在路上。

本文授權轉自今周刊

延伸閱讀

中國槓上NVIDIA!北京傳下令字節跳動等中企「禁買輝達AI晶片」,黃仁勳怎麼說?
圖解|iPhone 17哪款最熱門?標準版i17成最強黑馬:宇宙橘、新機Air⋯買氣誰更強?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直播認割韭菜!泡泡瑪特員工:價格「確實過分」 股價蒸發近4成

三立新聞網
02

起底/日產靠台灣神秘買家續命 台灣隱形千億富豪曝光

鏡報
03

普發1萬上車0050!20年翻成14萬 讓台積電、鴻海幫你生財

三立新聞網
04

一萬元的金錢考試,你願意讓孩子交空白卷嗎?

moneybar
05

獨家/以為拿錯訃聞? 鎢鋼大王廖萬隆改姓張原因曝

三立新聞網
06

爸爸回來了!黃仁勳留台1天半行程曝 這原因沒空逛夜市:我想他了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