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台南「小北門」命名不只新光三越 一場意外催生「五金百貨之王」
〔記者王捷/台南報導〕台南新光三越小北門店開幕,以舊地名命名強調與地方連結,但很多人不曉得,在全國各縣市幾乎都可見的「小北百貨」其實也是以台南「小北門」取名,創辦人黃卜文的創業契機源於一場車禍,意外讓他成為「五金百貨之王」。
小北門是清領時期設置的台南14座城門之一,位於今日北區公園北路與西門路三段口一帶,至今當地人仍俗稱「小北仔」,1994年國內第一間「小北百貨」就在該處掛上招牌。創始店一開始是海產攤,黃卜文在原址創立太平洋海產店,經營到深夜、讓吃消夜的顧客有地方喝兩杯,但往往面對熟客敬酒不好意思推辭,常過了凌晨才打烊,清晨又要起來採買食材,幾乎每天都睡眠不足。
有次黃卜文載貨的小貨車煞車壞了,又因生意忙不過來、打烊太晚,一直拖著沒修車,清晨載貨時出了車禍,雖然沒有大礙,但讓太太擔心,決定轉行,後來得知親友在做五金百貨,他想五金放不壞,但擔心生意做不起來,便利用海產攤另一半未使用的空間擺放五金,一邊賣海產、一邊賣五金百貨。
小北百貨可說是全國最早24小時營業的零售店,這也與海產攤的經驗有關。全天24小時販售的概念最初不是為了服務顧客,而是因為「沒有門」。
因百元熱潮興起,海產攤利潤越來越低,1994年黃卜文收起海產攤,以舊地名為名,正式掛上「小北百貨」的招牌。因海產攤本來沒裝門,加上貨品太多無法收拾,他創業初期睡在攤位上,睡前用帆布蓋住貨品,但常常半夜因為有人上門消費被叫醒,他便拉開拉繩電燈,掀起帆布服務,這才看見五金百貨的夜經濟。
2017年黃卜文過世,但全國各地近兩百家小北百貨至今仍24小時亮著燈,像新光小北門店一樣以舊地名命名,把台南文化寫進零售史,也告訴消費者他們從台南發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