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食物對「女性骨骼、乳腺」好處多多!卻常被誤解吃多容易得乳癌?
有一種食物,對女性身體真的非常友善。它能幫助緩解更年期的不適、協助穩定血脂,還能默默守護骨骼健康。眾多研究都支持它的好處,醫師與營養師也一再推薦。它就是——大豆及其製品。
然而,許多長輩都會說:「不是說豆製品有雌激素嗎?吃太多會不會得乳癌?」如果豆製品會說話,大概早就大喊冤枉了!
誤解1:吃豆製品會導致乳腺增生、乳癌?
錯!這個說法主要針對大豆異黃酮,也就是所謂的植物性雌激素。雖然名字裡有「雌激素」,但植物雌激素 ≠ 人體雌激素。
它的作用更像一個「調節器」:
若體內雌激素偏少,它能稍微補足;
若雌激素過高,它反而能幫忙抑制。
換句話說,它不是猛藥,而是溫和的平衡助手。擔心乳腺問題而不敢吃豆腐、喝豆漿的人,其實大可放心。
誤解2:豆製品只是補蛋白質,吃肉就可以?
不完全正確!豆製品不僅能提供優質植物性蛋白,還低脂肪、零膽固醇,特別適合中年以後的女性。更重要的是,它含有肉類缺乏的營養素,因此與其說可以互相替代,不如說是互補。
多吃豆製品,對女性的好處真的不少:
幫助守住骨本
女性骨量從40歲左右開始下降,尤其停經後前3年,每年流失速度可達3%~5%。大豆異黃酮在這時能扮演「替補隊員」,幫助維持骨骼健康。一項針對2萬多名停經後上海女性的研究就發現,日常攝取大豆異黃酮與骨折風險呈現負相關。
緩解更年期不適
更年期常見潮熱、多汗、情緒起伏等症狀。研究顯示,每天攝取約40毫克異黃酮(大約相當於120克煮熟黃豆),連續12週後,這些不適能明顯改善。
降低乳癌風險
豆製品不僅不會導致乳癌,甚至可能有保護效果。有臨床指南指出,大豆異黃酮能降低血液中雌激素濃度,對預防乳癌有幫助。也有多項研究發現,經常攝取大豆可降低約25%的乳癌復發風險。
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大豆蛋白能幫助降低壞膽固醇、改善血管功能。一項由西安交大與哈佛大學合作的研究指出,大豆異黃酮攝取量高的人,冠心病風險降低13%;每週吃一次豆腐,風險更可降低18%。
可惜,多數人吃得還不夠
根據營養調查,有三分之二的人大豆攝取量未達建議。那麼該吃多少才算足夠呢?
依照膳食建議:
每週應攝取約105~175克大豆或等量的豆製品;
平均每天15~25克大豆,約等於一小塊豆腐、一杯豆漿或幾片豆乾。
對女性來說,每天一杯豆漿+3~4塊豆乾就很理想;停經後女性則可以再加一小碟腐竹或豆腐。
最後提醒:
❌ 不必為了補異黃酮而狂吃豆製品——不是越多越好!
✅ 重點是穩定、適量、多樣化,讓豆製品成為餐桌上的健康好朋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