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不是未來,是現在。」新代為何決定上市?董事長蔡尤鏗揭戰略布局
「隨著地緣政治變化與 AI 技術重磅來襲,新代集團在經營策略上做出選擇,就是我們決定進入資本市場,」新代科技集團董事長蔡尤鏗在今(8/19)日舉行的新代科技上市前媒體茶敘表示,未來新代集團期待藉著資本市場的力量,除了獲得更多資金支持外,也期許能擴大企業間的合作,進一步增加經營能見度,讓新代科技在下一個三十年可以走得更穩,並和台灣業者一起打「國際盃」。
AI 就是新代的 DNA
「對新代集團而言,AI 不是未來,是現在,」蔡尤鏗表示,新代目前已經有很多產品開始融入 AI 技術,目的是讓設備更聰明、生產更智慧,例如新代的控制器已經具備 AI 模型推論能力,同時結合感測器讓設備自主收集資訊並進行智能決策,真正落實智慧製造。
「AI 就像新代的 DNA,」蔡尤鏗強調,新代的定位很明確,就是一個「解決方案提供者」,假設有人想做機器狗,新代可以提供「小腦」(控制單元)以及智慧關節等關鍵組件,然而在發展新事業時,新代也會緊扣自己最堅強的核心,鞏固原有業務。
目前控制器仍是新代最大的營收來源,但未來新代也將更加聚焦在智慧製造與類人形機器人的發展,無論是 AGV 自動導引車,或是能夠上樓梯的機器狗,都在新代的未來藍圖之中。
台灣工具機產業的挑戰與轉機
新代集團成立的三十年來,從速控系統、控制器,一路發展到傳統的工具機,進而做到專機以及機械手臂。面對工具機產業當前的挑戰,蔡尤鏗指出,台灣工具機業過去的核心能力是製造,就是讓同樣的產品可以用最低成本製造出最好的品質。然而近年隨著匯率與大陸機械產業崛起,讓過去成功的經營模式面臨挑戰。
至於未來的突破口會在哪裡?蔡尤鏗認為,台灣工具機產業必須結合台灣下游製造業與上游零組件的實力,並整合智慧機械與智慧生產,進一步實現智慧製造,「用生態系的方式,才能讓設備與國際大廠產生差異化,因為如果沒有差異化,就會淪為價格競爭。」
新代如何打「國際盃」?
面對川普高關稅政策帶來的全球在地化趨勢,新代也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新代科技集團總監黃芳芷分享,為了解決勤誠興業嘉義廠招工困難的現象,新代與勤誠興業共同舉辦智慧製造機器人暑期研習營,邀請大學生參與,讓他們透過實作了解機械手臂的具體應用場景。目前,因應關稅挑戰,隨著勤誠興業在馬來西亞與美國購地,新代的機械手臂與雲端產品也同步進軍海外市場,真正參與國際級別的競爭。
2025 年同時也是新代第四個五年計畫的最後一年,公司已著手啟動第五個五年計畫,未來的大方向將是智慧製造與 AI 的深度融合。蔡尤鏗與黃芳芷皆強調,新代的目標是讓控制器結合感測器,並整合 Edge AI 與 Cloud AI,打造更聰明的設備。「我們上市的目標,是為了讓公司不只做大,還要做得更強,」蔡尤鏗說明,新代的標語是「任意組合、隨插即用」,意即藉由標準化與模組化,使新代的產品線能與自己和同業的設備融合,進一步實現設備聰明、生產聰明、開放且彈性的目標。
如今,透過上市,新代希望能加速達成這些目標,從工具機到智慧製造,從台灣到全球舞台,迎戰激烈競爭的「國際盃」。
(首圖來源:新代科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