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先量血糖再開車!藥師教糖友「行前血糖檢查SOP」:低於90mg/dL別開、高於300也要小心

良醫健康網

發布於 06月20日01:00 • 林勻熙 整理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藥劑科藥師張佑如提醒,只要開車過程中曾發生疑似低血糖症狀,回診時應跟醫療團隊討論駕駛時低血糖發生事件之情形。此外,必須長途開車時千萬別空腹,每次行前務必測了再上。(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近年來,因服藥後駕駛導致的交通事故逐漸增加,交通安全與用藥之間的連動關係也因此備受關注。其中,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波動劇烈,尤其是低血糖發作時,容易出現反應遲鈍、注意力渙散等情況,成為潛在的行車風險族群。對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藥劑科藥師張佑如提醒,血糖低於90mg/dL,不建議駕駛,以免提升事故風險。

影響判斷力、失去方向感!藥師:低血糖開車恐釀禍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藥劑科藥師張佑如表示,開車是一項高專注力與即時反應的行為,一旦血糖過低,可能影響駕駛者的判斷力與手腳協調能力。常見的低血糖症狀包括:如心跳加快、噁心、有飢餓感、手腳顫抖、四肢麻木、臉色蒼白、發抖、冒冷汗、視力模糊、全身無力、頭暈、嘴唇麻、無法集中精神、反應遲鈍、失去定向感等症狀。若在行駛途中發作,不僅危及自身安全,也可能造成其他用路人傷亡。

駕車糖友必學「行前血糖檢查SOP」

張佑如提醒,糖友駕駛前應做好「自我血糖評估」並攜帶必要補給品。以下為行車安全建議守則:

  • 攜帶血糖機、血糖試紙以及可以提升血糖的小點心。

  • 行前測血糖,維持血糖值於90mg/dL以上。若低於標準就不宜駕駛,並建議立即補充葡萄糖為主可快速吸收的碳水化合物1份糖(含15克糖),例如:飲用15公克的純葡萄糖或含糖類的食物與飲料、葡萄糖錠3顆(每顆含5克)、葡萄乾2大匙、、糖包15公克(約3~6條)、果汁1瓶約125ml,並於補糖15分鐘後再測血糖,若仍低於90mg/dL,可再補充一次上述食品,直到血糖值回升。

  • 當血糖回升至90mg/dL以上後,須另外再補充複合性碳水化合物,如:2~4份糖(30~60克糖),搭配蛋白質更佳,避免再次發生低血糖,例如:蘇打餅乾6片、一個御飯糰或蔥麵包、便利商店壽司或地瓜一個,並休息至少30分鐘,若血糖值能繼續保持在90 mg/dL以上,也沒有其他不適症狀,再上路。

  • 行車每隔兩小時應稍做停留,就算沒有出現疑似低血糖的症狀,也建議再驗一次血糖,確認數值超過90 mg/dL。此外,長途開車時避免空腹,每次行前務必測了再上。

駕車中發生低血糖怎麼辦?

若在駕駛過程中出現低血糖徵兆,張佑如建議立刻將車慢慢安全停靠路邊,並立即檢查血糖,,如血糖值<90 mg/dL,應盡速補充可快速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即使血糖已經回升到90 mg/dL以上,還是要再休息45分鐘,不要馬上開車,待神智與反應能力完全恢復後方可繼續駕駛。

此外,長途駕駛者應每兩小時測一次血糖,即使無症狀,也要主動監控,避免在無預警情況下血糖驟降,造成危險。張佑如提醒,不只是低血糖駕車危險,血糖過高也可能讓人感到昏沉、視線模糊、專注力下降,這些症狀同樣會危及行車安全,建議血糖值較高、超過300mg/dL且感到不適時,暫緩駕駛,並呼籲糖友只要曾在開車時出現疑似低血糖狀況,回診時需跟醫療團隊討論駕駛時低血糖發生事件之情形,以利於醫師進一步評估。

資料提供: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曾耀儀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守護心血管健康

保護心臟健康,降低死亡風險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吃個炒飯竟進ICU!專家點名5大「不能放隔夜」食物:這種細菌加熱也殺不死

鏡報
02

超愛吃「1食物」!表妹婿20幾歲罹大腸癌 譚敦慈:絕對不吃

鏡報
03

莊人祥59歲罹胃癌!醫揭早期無症狀 「4大地雷食物」曝光

三立新聞網
04

23歲女孤獨死1年「遺體如木乃伊」 向AI求救訊息令人鼻酸

中天電視台
05

愛吃「2美食」要注意!台中婦頭暈送醫驚罹大腸癌 醫:小心7徵兆

鏡報
06

「喪屍煙彈」暴增3倍!本世紀最危險毒品肆虐 醫:令人性情大變

中天電視台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