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外匯存底5,978.69億元、月減5.63億美元 央行直指2原因
Newtalk新聞
央行今(5)日公布七月底我國外匯存底,金額為 5,978.69億美元,較上月底減少 5.63億美元。對此,央行指出兩項原因,分別為外匯存底投資運用收益,以及主要貨幣對美元之匯率變動。
外匯局局長蔡炯民指出,外資七月整體買超台股 2,000多億元新台幣,經計算後後淨匯入約 10億美元,加上國內股市也表現不錯;加上七月份美元指數上漲、歐元兌一美元貶 2.47%,台幣有跟著這些非美貨幣走貶。而我國的外匯存底是以美元公布,當美元進一步走強,使台幣回貶,外匯存底的金額也進一步下滑。
今年上半年短暫出現了非理性拋售美元現象,導致新台幣短暫驟升,對此,蔡炯民表示,這是因受到一些像是「六月有美債要到期,並可能引發美國債信違約」、「海湖莊園協議(Mar-a-Lago Accord)」等不實傳聞影響,使市場情緒受到干擾。不過,預期美元仍會持續扮演國際貨幣的角色,市場資金會依據國際美元走勢來做調整。
著眼下半年,蔡炯民說,隨著五、六月份的傳聞逐漸消除、主要國家的關稅稅率大致揭曉,市場應會恢復理性;加上看到美國經濟現況仍然有支撐,即便市場傳出聯準會(Fed)可能會降息兩碼,下半年要再發生「美債殖利率走升、美元卻往下走,導致上半年台幣兌一美元大幅走升 9%」的情況,可能性不大了。
蔡炯民補充,當美國經濟表現好時,市場可能美國公債殖利率會走升、美元走強;反之,當美國經濟轉差時,即可能使美國公債殖利率會走跌、美元走弱,且聯準會可能就會降息。截至 7 月 31 日,美元指數(DXY)站上 100 關口,漲幅約 3.37%;而新台幣兌一美元今日收在29.927元、小貶 0.9分。
被問到央行七月份是否有進場調節新台幣,蔡炯民表示,「這個月初有進場,但近期是慢慢在(反向)調節」;整體七月份的買賣是呈現「平衡」狀態。
另截至今年七月底,外資持有國內股票及債券按當日市價計算,連同其新臺幣存款餘額共折計 9,529億美元,較上個月的 8,777億美元增加 752億美元,約當外匯存底 159%。對此,蔡炯民回應,這數字也是受到美元走強影響。
同日,韓國央行也公布外匯存底數據,截至七月底顯示,金額為 4,113.3億美元、月增約 11.3億美元,韓國央行表示,因美元強勁,使得以其他外幣計價的資產換算成美元後金額減少,但是新發行外匯平準基金債券,外匯資產運用收益增加,推動七月外匯存底增加。
此外,印度的外匯存底為 5,889億美元、月減約 59億美元;其餘尚未公布的國家中,中國六月份外匯存底為 3兆 3,174億美元,月增約 321億美元;日本為 1兆 1,353億美元,增加 141億美元;瑞士 8,942億美元,月增 401億美元;沙烏地阿拉伯 320億美元,月減 18億美元。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