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熱量卻傷發育?研究發現甜味劑阿斯巴甜恐干擾青春期
撰文=編輯部
現代兒童對「無糖」、「零卡」飲品與食品的接受度逐年攀升,背後的關鍵成分是「人工甜味劑」,也引發科學界對其潛在影響的關注。
2025年5月發表於《Journal of Nutritional Biochemistry》的研究指出,長期攝取阿斯巴甜(Aspartame)可能會延遲青春期發生,並損害卵巢粒線體功能,引發學界與家長的高度關注。
全球25.1%兒童每日攝取阿斯巴甜
全球約有25.1%的兒童每日攝取阿斯巴甜,其中部分中國兒童的攝取量甚至超過每日可接受攝取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ADI)達246%。雖然各國食品安全單位對阿斯巴甜的使用持開放態度,但在兒童發育階段尤其是青春期前,這種甜味劑是否真正安全,仍是一個待解的問題。
阿斯巴甜干擾性腺發育與荷爾蒙分泌
此項研究由台北醫學大學研究團隊主導,結合縱向研究與動物實驗。在動物實驗中,針對24隻雌性大鼠進行14週的阿斯巴甜暴露實驗,模擬從懷孕、哺乳至子代斷奶後的攝取歷程,觀察其對青春期發育的影響。
結果顯示,接受阿斯巴甜的後代大鼠出現動情期縮短、卵巢結構受損等情形,同時體內雌激素與黃體素濃度下降,抗穆勒氏管激素減少,顯示卵巢儲備功能明顯受損。此外,研究也發現阿斯巴甜會引起粒線體氧化壓力上升,造成粒線體功能下降與生合成路徑抑制。此外,研究也發現阿斯巴甜會引起粒線體氧化壓力上升,進而抑制PGC-1α與Tfam等粒線體調控基因表現,造成粒線體功能下降與生合成受阻。
長期攝取阿斯巴甜恐延遲青春期
在人類縱向研究部分,研究團隊針對台灣858名6至12歲女孩,追蹤觀察2018年至2020年間的生理變化,發現攝取阿斯巴甜者的青春期早發(precocious puberty)風險顯著降低。研究團隊指出,這並非正面影響,而可能反映發育延滯與性腺功能抑制,屬於潛在健康風險。
攝取量低仍可能影響 青春期孩童應慎用人工甜味劑
研究團隊強調,即使攝取量低於國際可接受每日攝取量(ADI),阿斯巴甜仍可能對青春期發育造成明顯影響,應引起政策端的審慎評估。這項結果也促使學界呼籲政府與公衛單位重新檢視阿斯巴甜與其他人工甜味劑在兒童食品中的使用建議與規範。
對於家有學齡孩童的家長而言,看不見的添加物對健康可能造成潛在風險。雖然阿斯巴甜與其他人工甜味劑為控制熱量與血糖的有效工具,但在青春期發育這一關鍵階段,其干擾性腺軸與粒線體功能的影響已不容忽視。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不要用代糖來控制體重!WHO指南對代糖的使用建議是什麼?
▶吃糖精會致癌嗎?歐洲食品安全局:實驗證實不會造成健康風險
▶超加工食品健康風險再受關注!美國研究警示早死風險、NOVA分類標準遭質疑
參考資料
▶Food Navigator, Sweeteners linked to early onset puberty.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