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逾70萬兒童過重肥胖!台灣穩坐亞洲第一胖,「瘦瘦針」能翻轉現況嗎?

康健雜誌

更新於 8小時前 • 發布於 8小時前 • 出處/康健雜誌 文/邱宜君 圖/photoAC
逾70萬兒童過重肥胖!台灣穩坐亞洲第一胖,「瘦瘦針」能翻轉現況嗎?

台灣每3個孩子就有1個過重或肥胖,比率高居亞洲之冠,看似健康無症狀,實際上已經進入糖尿病、脂肪肝的「保證班」。台灣已核准12歲以上青少年,可用「瘦瘦針」減重,能脫離亞洲第一胖寶座嗎?醫師覺得還有2件事更重要。

根據最新統計,台灣國小至高中學童過重及肥胖比率接近30%,高居亞洲第1,換算人數高達73萬人。這些需要減重的兒童和青少年,大多沒有生病的症狀,也不會去改變生活習慣或尋求醫療協助,但表面無症狀,不代表健康。

「門診看到過重或肥胖的孩子不少,但大多是來看其他問題,因爲肥胖而來的不多,」林口長庚醫院小兒內分泌科主治醫師黃彥鈞觀察,小兒內分泌科門診大多是來看身高、發育、甲狀腺、糖尿病等問題,會特別因肥胖就醫的,通常是學校健檢看到紅字,或是家長發現孩子頸部出現黑色棘皮症(皮膚變得粗糙黯沉,甚至增厚,是第二型糖尿病的前兆),或因體態出現心理困擾或遭受霸凌。

新藥登場!12歲以上可用「瘦瘦針」減重

俗稱「瘦瘦針」的GLP-1類似物,台灣已核准用於12歲以上、BMI達到肥胖等級,且體重達60公斤以上的青少年。

黃彥鈞解釋,GLP-1類似物的的作用類似於腸泌素,能廣泛作用在許多不同的器官,用於腦部能抑制食慾,而用於胃部則可延遲胃排空。雖可能有噁心、腹瀉等腸胃道副作用,停藥後體重也會些微反彈,但減重、穩定血糖、改善脂肪肝、預防糖尿病等效果,都陸續獲研究證實。目前研究受試者的最小年齡是6歲。

瘦瘦針自費價格不菲,目前要有第二型糖尿病診斷,且經其他藥物治療後血糖仍控制不佳,才有健保給付。而「青少年打針減肥」這樣的觀念,社會尚未普遍接受,因此多數家長還在觀望。肥胖研究學會榮譽理事長蕭敦仁說,最近有個12、13歲的孩子來就醫,BMI26達到肥胖等級,也有脂肪肝、膽固醇過高、胰島素阻抗等問題,可說是「糖尿病保證班」,家長考慮了一週,還是決定先嘗試運動減肥。

「站在醫師立場,如果評估發現,已有肥胖相關併發症、多次嘗試減重失敗,很難單純靠生活型態改變達成減重目標,會和病人與家屬一起討論是否用藥,希望確保孩子遠離惡性循環,」黃彥鈞舉例,像是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等多項紅字、胖到無法運動,而進入惡性循環,都會優先考慮用藥;經過充分衛教和生活型態調整等傳統方法,仍改善無效的案例,醫師也會建議藥物介入。

瘦瘦針也不是誰都能打。黃彥鈞提醒,有甲狀腺髓質癌家族病史、胰臟炎病史,就不適合打瘦瘦針;治療劑量要從低劑量循序漸進,不會一開始就用高劑量,建議療程最好可以持續1年以上,期間逐步建立好的生活習慣。停藥後大多會復胖,但通常不會完全回到原點,至於會復胖多少,取決於打針治療期間,有沒有真正建立健康的飲食、運動習慣。

翻轉亞洲第一胖,需要家庭、學校與社會聯手

只靠瘦瘦針效果有限,找到自己減重的動力、認真落實飲食衛教,才是根本。蕭敦仁提醒,光打針不搭配飲食改變,效果不會好。現在坊間有些診所劑量打很重、沒有專業營養師提供營養諮詢和衛教,結果不是效果不彰,就是復胖很快,而孩子飲食衛教的成功關鍵,是全家人的配合。

他多年前治療過一位11歲女孩,因為被男生言語霸凌是「母豬」而求醫,當時沒有瘦瘦針,只能吃代餐、煮健康餐,加上運動,因為家長全力支持,女孩12週從60公斤瘦到45公斤,爸爸也瘦7公斤。

要讓台灣兒童脫離亞洲第一胖的寶座,改變超過70萬名孩子的健康,單靠醫療恐怕力有未逮,一定要靠家庭、學校聯手發揮力量。黃彥鈞說,肥胖的檢查和治療,需要可觀的溝通時間、跨專業的團隊照護,以目前的支付制度與執業環境,只靠醫療端無法改變現況。肥胖的預防勝於治療,期待學校能夠落實營養教育與體能教育,建立孩子正確的健康生活型態與觀念,進而養成終身習慣,家長的觀念也需要不斷更新。

「學校營養午餐再怎麼健康,也只有一餐,要深入關心家庭狀況,」蕭敦仁提醒,愈富裕的地區,肥胖問題愈少,台灣南部和東部隔代教養多的地區,家庭社經條件和營養觀念比較不足,這些社會因素也需要通盤檢視,好好補破網,才能真正讓兒童遠離肥胖、健康平權。

但要怎麼判斷孩子是不是太胖了?什麼時候該看醫生?蕭敦仁表示,孩子還一直在長高,BMI計算也需要對照該年齡層的生長曲線,最方便的做法是查詢國健署的「兒童及青少年版BMI計算機」,輸入年齡、身高、體重,換算,就知道是否過重或肥胖;若有相關問題,建議可以及早諮詢兒科醫師或肥胖專科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加入【康健雜誌Line好友】

延伸閱讀:

南部人好慘?癌症死亡率、肥胖率皆居高不下,全台最胖是雲林、六都最肥是高雄

新型A流症狀解析:新型A流潛伏期、傳染力、重症、多久會好一次看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小一女兒罹罕病!母被酸「為何不產檢」 醫:最美風景是人?

中天電視台
02

年過40「老人味」悄悄上身?小心「4類食物」加重你的體味!日本女醫教你4招改善

良醫健康網
03

4億人受失智摧殘!研究:腸道在15年前就留下徵兆

中天電視台
04

醫起看/戒紅肉、不碰甜食養生20年 她老得更快!醫點2關鍵

EBC 東森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轉發 (0)
Loading...

健康指南:早睡才是真女王

揭示規律作息對健康的關鍵影響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