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偏頭痛「止痛藥吃到沒效」?當心「藥物過度使用頭痛」!醫籲每月發作逾4天應就醫檢查

良醫健康網

發布於 09月02日01:00 • 林勻熙 整理

台灣頭痛學會理事長、光田綜合醫院神經醫學部部長楊鈞百醫師提醒,當每月偏頭痛發作頻率超過四天,或頭痛明顯影響生活及日常活動、急性治療藥物療效不佳時,建議就醫並使用預防性藥物減少發作。(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一名40歲從事金融業的女性,因長期作息不正常與工作壓力導致頭痛慢性化,不僅止痛藥越吃越沒效,甚至影響工作表現,每週得請一天假。經醫師詳細問診後發現,她在求學時便有頭痛困擾並有使用止痛藥的習慣,直到劑量越吃越多,痛感「壓不下來」才就醫。對此,台灣頭痛學會理事長、光田綜合醫院神經醫學部部長楊鈞百醫師提醒,當每月偏頭痛發作頻率超過四天,或頭痛明顯影響生活及日常活動、急性治療藥物療效不佳時,建議就醫並使用預防性藥物減少發作。

七成頭痛患者每月請3天假 影響職場表現

根據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去(2024)年調查顯示,近七成的頭痛患者需要請假在家休息,平均每人每月要請3天病假,即使勉強上班,容易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影響職場表現。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教授、腦中風病房主任張庭瑜醫師表示,偏頭痛是種複雜、具特定症狀的原發性頭痛,幾乎是中到重度疼痛,容易造成日常生活失能,有患者一發作就是好幾小時,更因此影響工作出勤,引發職場的人際關係緊張。

因此,診斷、治療與預防都需專業判斷與個人化處置。張庭瑜進一步說明,偏頭痛好發於20~60歲族群,以正值生產力階段的青壯年人口比例最高。典型的症狀包括:

  • 怕光怕吵
  • 噁心
  • 嘔吐
  • 越動越不舒服
  • 搏動性頭痛(感覺血管跟心都在跳)

其中,有逾四成患者是頭的左右兩邊都痛。有一部分「預兆」症狀則是視覺有莫名光影、聞到味道、視覺一部分缺損(神經學症狀)等。張庭瑜指出,這類「預兆型偏頭痛」患者,若合併有抽煙、或是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等相關因子,日後中風機率會略為增加

止痛藥越吃越沒效?每月發作逾4天應考慮預防性藥物治療

臨床上偏頭痛患者常在頭痛發作時自行吃止痛藥緩解,除少部分會一開始就至神經內科門診求診,其餘往往由其他科醫師轉診,或甚至痛到很嚴重、止痛藥無效才直衝急診。但事實上,止痛藥雖可緩解當下疼痛症狀,卻無法預防頭痛發生的嚴重度與頻率。

張庭瑜指出,若每週止痛藥服用超過兩三次,頭痛還可能伴隨止痛藥過度使用而惡化,越吃越沒效、最後變成「藥物過度使用頭痛」。而即使止痛藥使用沒有過量,經年累月沒有適當治療的偏頭痛會容易「慢性化」,當持續三個月以上、每個月至少有一半的日子在頭痛,就可能診斷為「慢性偏頭痛」,治療難度更高

張庭瑜指出,建議若每月頭痛發作超過四天、頭痛明顯影響生活品質或日常活動、無法使用急性治療藥物或效果不佳時,就應該以「預防性藥物治療」來減少頭痛發作,達到治療的目的,避免慢性化頭痛。

預防性治療必須連續使用 中斷治療可能加劇

至於預防性治療需要吃多久呢?根據台灣頭痛學會建議,不管頭痛發作與否,一般來說預防性治療必需連續使用(6至12個月),才會發揮穩定大腦的功能,減少偏頭痛發作,待頭痛頻率愈來愈少,可以遵從醫囑逐步減藥、甚至停藥。

然而,此過程中若貿然自行中斷治療,則可能症狀加劇。因此,如何選擇副作用少、療效好的預防性藥物非常重要。藥物種類上則分為傳統口服預防用藥、肉毒桿菌素注射、針劑或口服的抗CGRP藥物等類型。

預防性用藥有哪些?抗CGRP藥物副作用少、療效快

張庭瑜進一步解釋,傳統口服預防用藥包含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抗癲癇藥及抗憂鬱劑等等,以實證看來都有很好的預防效果。但這些並非專一為偏頭痛開發的藥物,同時也可能帶來嗜睡、疲憊、體重增加、反應力變慢等副作用,影響患者職場表現。

針對偏頭痛預防性治療,張庭瑜說明,肉毒桿菌素注射是專門針對「慢性偏頭痛」的預防性治療,施打一次約可維持三個月,不需要頻繁回診,對於日常繁忙的族群較為方便,目前健保可經過事前審查有條件給付。針劑作用則較為長效。

另外,抗CGRP藥物是近年偏頭痛治療的最重要機轉,副作用相對傳統口服預防藥物較少、療效發揮快,且針劑作用較為長效。其中包括前幾年上市的注射型單株抗體,可依不同藥物選擇每月或是每三個月施打一次,且若為「慢性偏頭痛」患者,亦可申請健保審查有條件給付。

張庭瑜提醒,如已有備孕打算的女性,若擔心針劑治療期間可能懷孕,則可以考慮選擇最新的口服型抗CGRP新藥,服用方便、彈性,且半衰期短僅10多個小時。

作息、運動 寫「頭痛日記」助預防偏頭痛

張庭瑜表示,若是非常偶爾的頭痛,或感冒發燒等,並不反對民眾自行簡單服止痛藥;但若頭痛發作越頻繁,越有可能慢性化,預防性治療可以降低頭痛發作頻率,避免偏頭痛演變為慢性。除了用藥,張庭瑜也分享以下幾種輔助方式有助降低偏頭痛發作次數:

  • 正常作息、規律睡眠
  • 規律運動:如瑜珈、太極、或是有氧運動如腳踏車、慢跑、橢圓機或滑步機訓練等,每週三次、每次20~30分鐘
  • 頭痛日記:記錄發作情形,透過觀察與紀錄,找出個人體質的誘發食物與其他原因,進一步有效避免。如紅酒、起司、巧克力是大部分容易誘發的三大食物,以及氣候、溫差、壓力、女性生理週期等是常見的誘發原因

楊鈞百也再次提醒民眾,若一個月出現四次頭痛、一發生會影響生活與工作、或止痛成藥吃了也無法壓制時,建議進一步就醫讓專科醫師評估。

資料提供:台灣頭痛學會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陳宛欣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守護心血管健康

保護心臟健康,降低死亡風險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吃個炒飯竟進ICU!專家點名5大「不能放隔夜」食物:這種細菌加熱也殺不死

鏡報
02

超愛吃「1食物」!表妹婿20幾歲罹大腸癌 譚敦慈:絕對不吃

鏡報
03

莊人祥59歲罹胃癌!醫揭早期無症狀 「4大地雷食物」曝光

三立新聞網
04

23歲女孤獨死1年「遺體如木乃伊」 向AI求救訊息令人鼻酸

中天電視台
05

愛吃「2美食」要注意!台中婦頭暈送醫驚罹大腸癌 醫:小心7徵兆

鏡報
06

「喪屍煙彈」暴增3倍!本世紀最危險毒品肆虐 醫:令人性情大變

中天電視台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