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稻埕夜生活展 重溫仕紳文化黃金年代
記者范瑜/專題報導
「大稻埕夜生活─商脈夜色與仕紳風華特展」即日起至11月16日,於新芳春茶行展出,展覽以1930年代的大稻埕為時空背景,從「商業脈動」與「仕紳風華」2大主軸切入,透過珍貴的歷史照片、文物實品、音樂與空間轉譯,營造多重感官體驗的歷史情境,重現當年熱鬧的夜生活文化樣貌,帶領觀眾探索仕紳文化活躍的黃金年代。
市定古蹟新芳春茶行為舞臺
大稻埕是承載臺北城市記憶的重要商業區域,自清代起,憑藉港口貿易與地理優勢,吸引眾多商號、茶行與南北貨業者聚集此地,並孕育出一群兼具經濟實力與文化素養的仕紳階層。他們活躍於商界,對於推動地方經濟發展與展現社會文化風采上最至關重要的角色,深刻影響當時的大稻埕風貌與公共生活型態,而「夜生活」為仕紳們提供了商業延伸與文化交流的機會。
「大稻埕夜生活─商脈夜色與仕紳風華特展」中,以臺北市定古蹟新芳春茶行為舞臺,揭示仕紳們在大稻埕所經歷之背景故事,讓觀眾看見城市精英在茶樓、酒家、咖啡館與劇場等社交場域中往來、交流思想、拓展人脈,藉由文化活動推動社會改革與公共參與,成為政府與民眾、商業與文化間跨域的溝通橋梁,並體會仕紳階層所展現的生活風格與精神氣質。
6主題區回望城市記憶
展覽規劃「人物風範」、「流光場所」、「樂聲入夜」、「人聲和鳴」、「年表軌跡」、「創作共鳴」等主題區,引領民眾回望今昔大稻埕夜生活的多元面貌,那些夜裡的活動,不只是娛樂,更與當時的社會脈動緊密交織,仕紳文化所留下的亦不僅是表象的風雅,而是一種影響地方風貌、乃至臺灣現代文化輪廓的底蘊,延續至今成為城市記憶的重要篇章。
展場除了復古照片及詳盡文字介紹,也展示豐富展品,包含黑膠唱片、木花瓶、花飾木盒、自動鋼琴樂譜卷、藤編禮籃等,還有永樂戲院會議紀錄、臺灣官紳年鑑、新芳春王圖景肖像票、高砂酒廠薪資單等年代久遠的歷史物件,讓民眾一睹當年生活風貌與文化脈絡。此外,並播映「佐榮寫真館」精選影片,透過影片中的珍貴影像和生動解說,帶民眾認識當時人們的生活方式及文化特色,一同重溫大稻埕昔日時光的縮影,感受歷史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