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公投倒數4天!「位地震斷層已賭40年」 530位學者連署籲投不同意
日前由百位跨系所學者所發起的「反對核三重啟,穩健能源轉型—學術界不同意第21號公投案」聲明連署,短短12天內已號召530位來自全國不同系所、研究機構的學者加入連署,名單橫跨文理領域,包括2位中研院院士廖運範、林明璋,且仍在增加中。學者們共同指出,基於核能安全、世代不正義、核電經濟效益低、核電拖累產業競爭力、核電非空污解方、核電不具能源韌性以及區域不正義等七大理由,呼籲台灣公民在8/23「核三重啟」公投中,投下不同意票。
地球公民基金會今(8/19)召開「呼籲核三重啟公投投『不同意』-守住安全、正義與世代永續」記者會,除公告此次學術界連署的資訊外,更邀請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名譽教授陳文山、中興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教授莊秉潔、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副教授張弘潔、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邱花妹、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戴興盛等5位學者到場,以地質安全、核安風險、世代正義、經濟效益、能源韌性與國家安全、族群正義等不同角度,說明核三廠為何不該重啟。
記者會中也公布連署名單,橫跨文理領域,前所未見地共有109所大專院校與研究機構、367個不同系所的學者參與。其中,包括2位中研院院士廖運範、林明璋;38位特聘、名譽及講座教授,如簡錦樹(國立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退休特聘教授)、許晃雄(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陳炳輝(國立臺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終身特聘教授)、盧展南(國立中山大學電機工程學系講座教授)、林敏聰(國立台灣大學物理學系特聘教授)、林盈達(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資訊工程系講座教授)、蕭璦莉(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王榮德(國立成功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名譽講座教授)、李敦厚(哈佛大學公衛學院榮譽退休教授)、吳介民(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簡旭伸(國立臺灣大學地理學系特聘教授)等重量級學者。
此外,亦有21位來自屏東地區的學者,如邱毓斌(國立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副教授)、邱裕煌(國立屏東大學應用物理系副教授);同時,來自不同專業背景的原住民族學者,包括官大偉(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教授)、Ljegay Rupeljengan(國立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副教授)在內,有10位跨領域專家參與發起。
地球公民基金會指出,核能使用、核廢處理,以及整體能源轉型的關係,涉及的並非單一的技術與學科,而是同時涉及複雜的技術、社會、經濟與政治面向。因此,在這次的連署人中,有了解核能性質的物理學者,關心地震與安全問題的地質學家,計算核電真實成本的環境經濟學者,關心輻射污染、空污與健康風險的公衛學者、環工學者,能分析台灣電力如何調度、來自電機工程學系的電力系統學者,也有熟知光電板超過92%能回收的光電工程學者,懂法制規範的法律學者或政治學者,還有環境規劃專業領域的學者,處理核廢社會溝通所需的社會學者與公共行政學者。
記者會中,陳文山教授表示,針對黃國昌提出的「DBD深井鑽探」來處理最終核廢料,指出該技術在造山運動活躍的台灣是完全不可行的。首先,DBD非新技術,在國外30年前就已提出,但早已被認為可行性不高,因為燃料棒放入3到5公里的地底,一旦發生核外洩,沒辦法取出來,將永久在地底持續產生污染。事實上,由於台灣位於地震帶,平常的鑽井就時常因為地層變形造成「卡鑽」而失敗;他指出,如果把核廢料放入地底,幾百年後燃料棒肯定會發生壓縮破壞,導致輻射污染,因此該技術在台灣更不可行。
陳文山指出,由於核三廠區內有就活動斷層,在地震的時候不是只是搖晃,而是會直接造成地表拱起,恐將整個圍阻體裡面的設施破壞掉,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廠址。而地震風險是會累積的,不會消失,台灣已經賭過40年,在這一帶沒有發生大地震,那是運氣好。如果你要再讓它跑40年,就是再賭一次,而且未來碰到大地震的機率會更高。
莊秉潔教授則指出,核電雖看似便宜,但其實有巨額的隱藏成本沒有被計入其中。核後端基金看似每度只需新台幣0.17元,是因為只有編列核能發電後端營運12年、監管50年的費用。如果將核廢料保管計算到數萬年、十萬年的尺度,並計入其所需的人事費、回饋金及維護費用等,則核電絕對不是便宜的能源。他並指出,根據他的研究,假設核三發生福島等級的核災,全台(包括桃、竹)都可能成為永久隔離區,更嚴重的是輻射塵會進入恆春外海,且因為黑潮由恆春往北流、以及北部往南流的親潮交會,使得全台近海漁業都將受到影響。
邱花妹副教授表示,他是「屏東縣監督核能安全委員會」委員,該委員會在2025年6月已經決議核三不該重啟。核三當年落腳恆春,是威權時期未經民主討論的政治決定,屏東人與核災風險共存40年,甚至不清楚核三廠發生過至少30次異常與違規事故、發生過瀕臨核災的全黑事件,更不知道核三廠原來竟蓋在斷層上!
邱花妹指出,核三在40年後有驚無險地如期停止運轉,在恆春正慶祝建城150周年此刻,卻來了這場全國性公投,剝奪屏東人免於風險與發展的權利。擁核的在野黨縣市首長或立委,通過政治話術,將核能講得安全又便宜、核廢處理沒問題,但卻不接受核電與核廢落腳自己主政的城市。這種以鄰為壑的心態,要求屏東、南部人繼續犧牲,是加劇能源使用的區域不正義!
記者會最後,所有出席學者共同在手舉牌中簽名,高喊重啟核三不安全、不經濟、不永續、不正義!呼籲社會各界,在了解台灣能源轉型的基礎事實、資訊的前提下,針對核三重啟的公投案中投下「不同意」,讓恆春人、屏東人、台灣人可以免於核災的威脅,避免資源的錯置,讓台灣的能源轉型能穩健前行。
顯示全部
留言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