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20%關稅高於日韓 產業衝擊3/歷經「121天+四輪磋商」! 美宣布台灣稅額20%
美國公布台灣對等關稅從32%降到20%,從今年4月起,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率領的談判團隊親自到美國經過了四輪實體磋商。但歷經121天結果出爐後,不少專家認為對台灣情況並不樂觀,政治評論員汪浩指出,美國刻意將半導體關稅與台灣一般關稅併案處理,顯示對台灣有更高戰略期待,卻也伴隨更嚴苛的盤算。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也認為,相較於日韓15%關稅,台灣20%可能會面臨競爭壓力,還是希望稅率能談判到15%。
先前對談判情況保密到家,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率領團隊經過四輪台美實體磋商,從今年4月2日解放日後,歷經121天,美方終於宣布對台對等關稅從32%降到20%。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其實呢雖然沒有很滿意,但是可以接受,我們當然希望說,如果還有機會談的話,可以降到15%」。
鄭麗君帶領的談判團隊在美東時間5月1日與川普政府進行實體磋商,當時台灣與日韓越南名列「第一群4國」名單上,有望及早得知最新關稅稅率,但6月底的第二輪實體磋商,雙方皆認為談判取得「建設性進展」,沒想到7月7日台灣不在首波開獎名單中,甚至7月底日韓先後韓獲得調降,台灣的稅率還是一點消息都沒有。
政治評論員汪浩分析,台灣恐怕面臨失分關鍵,因為暫時性20%稅率已經讓台灣相較於日韓處於不利位置,美方刻意將232條款下的半導體關稅與台灣一般關稅併案處理,顯示美對台角色有更高戰略期待,但也伴隨更嚴苛的整體盤算,如果我方在供應鏈與敏感產業開放問題上態度過於保守,恐將不利於爭取關稅讓步,談判進程沒辦法太快,畢竟美中台的外交情勢也被視為關鍵因素。
王健全:「美國希望台灣在中國之間扮演一個比較槓桿的角色,台灣可能要對美國也要大量的投資,恐怕這些都是必要的代價」。對美投資採購情況成為關鍵,台灣在談判過程中將拿出多少籌碼,也成為未來各界關注焦點。
鏡新聞已上架86台,若無法收看,請洽詢當地系統台。
延伸閱讀
顯示全部
留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