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民調崩跌 台大前副校長:民進黨已有「國民黨化」現象
Newtalk新聞
台大前副校長趙永茂今(2日)參加國民黨前立委陳學聖與清華大學兼任助教何志勇主持的網路直播節目《志聖鮮思》,談及美麗島電子報國政民調,總統賴清德信任度創新低的狀況。趙永茂直指,民進黨已經不能太揮霍,因為,民進黨已經有老化、國民黨化的現象。
趙永茂表示,賴清德民調下滑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大罷免造成台灣社會撕裂,讓台灣民眾不堪其擾;第二,中南部暑期接連遭遇多數天災,而賴政府的災害救助並沒有反映災民需求;第三,近年台灣物價電價飛漲,中南部中下層人民經濟狀況受衝擊,經濟社會的不安出現。綜合這三點造成賴的民調重挫。
趙永茂提醒,台灣社會對賴政府不滿情緒加大,中間選民有增加現象,然而這並不代表一定支持國民黨,同時,對賴清德不滿也未必代表對民進黨不滿,這要進一步觀察。這幾年台灣的狀況有點像英國1980到2020年的政府狀況,中央由保守黨長期執政,地方則由工黨長期執政,就如台灣國民黨掌握地方,民進黨掌握中央,「平行執政」現象持續,而現在的狀況勢必不利民進黨明年地方選舉。
趙永茂舉例表示,尤其過往雲嘉南是鐵票區,而這幾年對民進黨的支持也有改變,從雲林縣長張麗善獲得五星地方首長就可看出端倪。
趙永茂示警,民進黨已經不能太揮霍,因民進黨已經有老化、國民黨化的現象,中南部20到39歲年輕人對賴清德不信任度近六成顯示,中央施政不良會帶來年輕人的反省與流動。
趙永茂也提到,相對國民黨在國會與地方縣市都發揮很好的政績表現,如國民黨有「八仙女」在地方當縣市首長,藍營正在發揮過去大家沒注意到的力量與生命,而這些地方首長未來也有機會成為中央領導人,是國民黨未來的希望。
何志勇表示,台灣人口結構逐漸改變,先邁入超高齡社會,再隨「戰後嬰兒潮」世代凋零,變成靜止型,年輕人比例反而會增加。如果國民黨的支持基礎無法向下紮根,就會面臨被時代淘汰的危險,國民黨需要「衝撞」才行。
陳學聖觀察,國民黨大罷免有很多年輕立委在大屠殺後活下來,底氣更充足,接班梯隊已然出現。現在2028在討論盧秀燕,盧後還有蔣萬安,蔣後還有諸多年輕立委,都是40歲以下的人才。然而陳學聖提醒,現在國民黨的狀況有點像民進黨當年地方包圍中央,然而地方選舉無關國家認同問題,但中央選舉就有,對國民黨會是大關卡,國民黨能不能地方包圍中央,奪回中央執政,需要觀察。
趙永茂則指,國民黨現在的要害是不敢挑戰中國未來的民主化。現在中國議題跟美國議題是民進黨議題,國民黨應該找回這些議題的主導權,不僅要討論台灣社會經濟變革發展,更要討論兩岸的大環境與未來,用台灣建立的民主典型來追求未來民主、自由的中國。
何志勇也表示,不要怕當非主流,因非主流有一天也會變主流,如過去民進黨提「台獨」也是非主流,現在完全倒過來,今天的少數未來會是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