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後交友圈收斂! 熟齡族重「質」不重「量」真正摯友不必多
五十歲過後的人際關係轉變,從重視人脈數量轉向追求情感品質。熟齡族群更注重與志同道合者建立深厚連結,而非維持大量淺層社交。透過共同興趣如拍攝短影音,熟齡網紅們找到彼此理解的夥伴。專家指出,在面對伴侶離世等人生重大轉折時,具備同理心的朋友成為情感支持的關鍵,讓熟齡生活依然充滿活力與意義。
熟齡網紅們透過分享彼此拍攝的短影音內容,不只記錄生活,更建立起情感與友情的重要橋樑。熟齡網紅簡櫻招表示,短影音成為他們共同的語言,大家都喜歡分享拍攝內容、地點,正因為有這樣的共同喜好,才能聚在一起,展現「物以類聚」的現象。
年過五十歲後,朋友的質量比數量更為重要。現年六十三歲的簡櫻招認為,朋友不必多,但需要志同道合、談得來且彼此有默契,透過不同社團的活動,能找出與自己更契合的朋友。熟齡網紅張淑瓊則強調,五十歲後應避免不必要的社交,將時間花在真正需要維繫關係的人身上,她會定期清理社群媒體上的好友名單,因為人際關係如同人生,需要適度收斂。
隨著年齡增長,熟齡族群的交友重心也從職場和人脈轉向家庭和共同興趣。樂夢人生執行長邱雅達指出,這個年紀的人會選擇與有相同價值觀的人相處,即使只有兩三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能一起旅遊或上課。人力銀行高年級事業群資深經理詹宛榕補充,三十幾歲時以職場和人脈為主的交友圈,退休後會重新回歸家人、舊友或有共同興趣的人身上。
進入熟齡階段後,面對退休、子女離家或伴侶離世等人生轉折,情感支持的需求隨之加深,同理心成為友情中最珍貴的特質。邱雅達表示,經歷過伴侶離世的人聚在一起,能更體諒彼此的狀態和感受,這種理解是外人難以提供的。熟齡網紅游岳寬也認為,缺乏同理心的交流會讓人感到疲累,因此這個年齡階段更傾向尋找願意傾聽的朋友,即使意見不同,但具備同理心的交流更為重要。
現在越來越多中高齡人士退休後選擇重返職場,不僅為了經濟考量,更重視與同事和客戶的交流。詹宛榕指出,許多人重返職場是為了社交人際需求,透過工作與同事或客戶互動,增加社交圈,這是非常好的方式。
隨著年齡增長,熟齡族群越需要相處自在、無負擔的朋友關係。無論在職場、社群或日常生活中,只要勇於跨出第一步,重拾社交活力,人生下半場依然能夠豐富精彩。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
留言 0